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百三十六章 處處是坑 四(2/2)

作者:深藍的國度字數:4394更新時間:2021-08-30 17:54:39

    但華北地區的紡織產業,沒有能力提供大量的棉布棉紗,所以經過“中支那軍票交換用物資配給組合”的聯絡,華北地區和蘇淮地區形成了物資交換,從去年開始,已經有了兩次交換。

    一月二十日的彭城第三次物資交換協議規定,蘇淮地區的彭城,以大豆三千三百三十三噸、芝麻一千六百六十六噸及其他物資,換取華中的棉布棉紗三千二百二十五捆,總價值在五百萬聯銀券。

    二月十二日的時候,雙方簽署第四次物資交換協議,彭城用四千三百噸大豆,換取華中地區的一千六百四十一捆棉布棉紗。

    三月十二日,蘇淮地區的海州物資交換協議簽署,海州用價值九十五萬五千元聯銀券的十三萬兩千公斤大豆油和八萬零八百二十公斤的花生油,交換華中地區的上等棉布三千五百捆和普通棉布三千四百八十匹。

    “華中地區的老百姓,維持日常生活的食用油,的確需要從華北地區輸入,這種交換總的來說應該是好事,炒菜的時候總不能用水煮再放點鹽吧,這樣身體可受不了。”

    “隻不過,這些用於交換油料的棉布棉紗,不能光從我們華商的身上割肉,滬市和金陵,還有蘇浙皖三省,加上鄂省、贛省和湘省的部分地區,都依賴於滬市的棉布棉紗供給。”

    “日本人控製著棉花,日本商人控製著滬市的棉紡業,他們才是最大的來源,我們應該想辦法搞消極對抗,逼著日軍從日本商人那裏獲取一部分資源,這樣能夠減輕自身的壓力。”許睿陽說道。

    滬市雖然是民國時期華夏棉紡業的龍頭,按照份額是十占其七,可是八一三會戰的時候,華商的工廠不是被戰火損毀就是被日軍搶占,損失異常慘重,剩餘留在租界的工廠,也是受到日軍的封鎖,還有日本商人的各種打壓排擠和欺淩。

    棉花作為戰略物資被日本人控製著,產量提不上去,華商的紡織商人僅僅是能夠維持而已。

    可是日本商人生產的棉布棉紗,需要為軍隊服務,還需要為日本本土的民眾服務,這樣一來,滬市老百姓的穿衣就成了大問題,棉布棉紗的價格也是一路飛漲。

    “你說的太對了,這些和蘇淮地區的交換協議對我們金陵政府來說,沒有多少意義,華北地區的事務被華北方麵軍控製的死死的,不允許我們插手,還延遲交還蘇淮地區的行政權力,汪主席也懶得關注物資交換的事情。”

    “你說的這個策略,也是汪主席的策略,日本人做事情拖拖拉拉,我們也學著消極對抗,拿不出那麽多的棉紗棉布,日本人能怎麽辦?”

    “我再告訴你個消息,商統會已經開始下發通知,從十六號到二十三號這一周內,對所有的華商做棉布棉紗庫存登記。民眾最為基本的需求能否滿足,可是關係到政府的執政能力,華中地區自己還有缺口呢,哪有多餘的資源管華北地區的閑事?”陳恭波說道。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