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五四章挑花了眼(1/2)

作者:天真的豎瞳字數:6086更新時間:2019-01-27 08:30:25

    接下來沈平直接將《死神來了》這部電影的劇本大綱以十萬美金的價格買了下來,然後聘請了傑弗裏·雷迪克作為編劇,又請了上一世這部電影的原導演黃毅瑜擔任導演,好盡量保持這部電影和沈平所知的沒有變化,並在黃毅瑜的介紹下,選了格倫·摩甘作為製片人。

    以好萊塢的慣例來看,這次的投資實在是太過於草率,在好萊塢,從一個劇本概念到真正獲得製片廠認可、決定投拍這個過程被稱作“開綠燈”(GREENLIGH),除去必須的審查委會審核外,還有眾多的前期調查過程。

    第一、要有一個劇本,質量和創意能讓製片公司感興趣。

    第二、這個劇本要經過製片部門的係統審核,製片部門將分析劇本是否新穎、有無商業價值、是否符合製片公司的產品構架。如果得以經過審核,製片部門會預估電影製作成本、稅收成本等等。

    第三、這個項目將經過發行部門的審核,他們會聯合合作的分銷商來一起調查很多問題——這部電影的商業價值何在?它的目標觀眾是誰?是否改編自,有沒有固定的粉絲群?這部電影是否能夠融入製片廠的全球分銷體係?能否在合作電視台、錄像帶合作方方麵得到支持?影片的類型和發行時間?影片有無植入廣告的可能?影片有無衝擊獎項的可能?在過去和未來的18個月內,有多少同樣類型的影片已經上映或者正在籌備?它們的表現如何?投資回報率又如何?

    第四、建立製作團隊。

    第五、敲定拍攝細節和合作意向……

    第六、預算、拍攝、地點、製作團隊都最終獲得首肯,終獲“綠燈”。

    事實上,這隻是一個大致的過程,並不能明好萊塢電影製作中商業法則的完整和精細,但有一些數據或許可以明這一點。

    比如,每一年好萊塢的製片廠大約會收到15000個以上的劇本,最終隻有00部左右的電影進入製作階段,其中還不知道有多少是壓了幾年的劇本。

    當然,沈平這次就直接繞過了前麵三個步驟,直接從第四個步驟開始,建立團隊,完善了劇本之後,經過了詳細的計算,敲定一切的細節,整部電影的預算被定為一千六百萬美元。沈平把預算交給了第三方審計,他們會根據電影進度撥付給劇組。

    這也是不可避免的,否則這麽大一筆錢,直接全投入劇組,誰也無法保證不會發生挪用,好萊塢的製度十分繁瑣,卻能夠避免許多情況的發生。

    進入了八月之後,德魯就迫不及待的開始籌備電影,沈平聯係了柳濤,讓她把挑選過的員工送來美國培訓,根據沈平的要求,這些被選中的員工除了本身要擁有至少一年的相關工作經驗之外,年齡都在二十五歲以下,精通英語,聽讀寫都沒有問題。

    沈平做出來這樣的要求,自然是為了讓這些人能夠盡快的上手,越年輕的學習接受能力就越強,而且公司不可能給這些人時間為他們進行英語培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