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九四章 人在漢朝身不由己(2/2)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5218更新時間:2019-05-01 01:52:43

    蔡邕搖頭。

    斐潛接著說道:“昔日微子問師,言殷弗亂四方,沈酗於酒,亂敗厥德,草竊奸宄,士師非度,凡有罪辜,乃罔恒獲,小民方興,相為敵讎,若涉大水,其無津涯。今潛亦有問,發其出狂,亦或耄遜於荒?”

    蔡邕默然。

    斐潛再次說道:“公叔愚曰,君子不謀,士弗能死,其言出則行,與鄰童皆死,魯人欲勿殤童,問之仲尼,仲尼可之。因時而度,因事而成,範之意也,禮之符也,焉得拘泥於成規?”

    蔡邕哈了一聲,用手指點了一下斐潛,說道:“子淵學問精進不少啊!”

    原來方才斐潛所舉的典故不再僅是限於左傳,而是涉獵到了尚書和禮記,而且相互之間都有一些聯係。

    先是說當今朝堂之上並不是所謂的什麽聖德臨朝的萬邦來賀的大好局麵,之後再說在糟糕的局麵下就連作為紂王的兄長微子也都是無能為力,最後用仲尼這個最注重禮的人,卻同意了一件破壞禮的事情,來闡述出一個觀念

    老師啊,這個朝廷已經不是什麽講究仁德禮法的啦,遇到這樣的局麵,就算是連皇帝的兄長都是幹瞪眼,沒辦法,更何況我們這樣的沒有什麽說話權利的人呢?

    審時度勢才是禮的真正含義,就連仲尼自己都是這樣的認為,您的原則和堅持就別在拘泥於成規啦……

    蔡邕一邊搖頭,一邊笑著,說道:“汝之學問,可為大夫矣!”

    蔡邕所說的大夫不是具體官職,而是士大夫。士大夫,顧名思義,先有士,後有大夫,也就是說,先具備了士的才能之後,才獲得了大夫的官職。

    士大夫是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出現的一種特色的社會階層,與舊的貴族不同的是,士大夫更強調的是“士”,也就是知識。

    特別是在獨尊儒術之後,這也變成了漢朝朝官當中不成文的規矩,不讀不懂經書的人,不可為入朝為官,最多隻能當任地方官職。

    並且不懂經書的人當然是不能稱之為士的,但是光讀過經書卻不能從經書中找尋到支持自己言論的人,在朝廷論政時也是沒辦法說服別人的。

    所以朝官對於經書的底蘊要求都很高,一般人勝任不了。

    因此,蔡邕給斐潛的這個評價還是相當高的,意思就是說斐潛現在已經滿足了成為一個士大夫的前提條件。

    嘿!老爺子哦!您這轉移話題的本領也是爐火純青啊!

    斐潛難免有些鬱鬱,不帶這麽玩的好不好?

    身在漢代,就要遵守漢代的規矩,蔡邕師傅身份擺在那裏,況且這種事情又不能直講,好不容易費勁腦汁,才找到一些例子來佐證,卻被蔡邕師傅這麽一打岔,頓時跑題萬裏,真讓人哭笑不得。

    蔡邕何嚐會不明白斐潛所說的話語含義,隻是這個事情,他也還沒有完全想好,所以也自然不能給什麽肯定的答複。

    其實斐潛並沒有發覺,在他抓緊每一次的機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勸說之下,蔡邕原本堅持的觀念多少也有了一些的動搖,否則在原先,定然是一口回絕,而不會像現在這樣顧左右而言他……(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