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八七章 批判的繼承(2/2)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5248更新時間:2019-05-01 01:54:01

    是的,據現在斐潛了解到的,漢代的弩兵已經遠遠不如秦朝了,甚至東漢都不如西漢了……

    大黃弩,漢代優秀的弩,雖然還能見到一些,但是現在基本上不怎麽配備於軍隊了。

    在斐潛印象當中,似乎也就是袁紹手下的那一批在界橋牛叉到不行的部隊有過一段的豐功偉績,當然有一部分地形的因素和公孫一時間智商下線了的原因,但是不管怎麽說,以弩揚名的整個三國就隻有這一支部隊,而且在鞠義之後,也就散了。

    雖然漢代是因為匈奴的原因,將側重點放在了發展騎兵方麵,在國情之下削減了弩的發展,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說,弩兵雖然操作簡單,兵員不像弓箭手那樣要太多的訓練,但是卻在戰爭當中會經常損耗部件,若是不能找到合適的零部件來替代,戰場上維修也不便,往往是一個部件壞了,就導致整個弩都廢棄,這種損耗成本和弓的損耗比較起來,相差實在是太大了。

    畢竟弓大多數是弓弦損壞,重新安裝一根弦就了事。

    到了三國開始紛亂戰爭的時候,連糧食都不能確保供應了,更何況這個算是比較昂貴的兵器?

    再加上到處戰火,百姓流離,作為官吏的士族也沒有對於工匠的保護意識,導致整個華夏民族的弩技術遺失和倒退……

    李廣用來狙擊匈奴將領的大黃弩,射程四百步,而幾百年後的宋朝,大量使用弩的一個朝代,單兵的弩卻隻能射到三百四十步……

    因此,斐潛準備至少在軍隊軍功製度上,以及兵器器械這兩個方麵,走秦朝的路子,但是這個事情,確實是隻能偷偷的做,沒有辦法說的事情。

    隻有秦朝一代,所有的士兵是聞戰則喜,亢奮的就像吃了藥一樣,因為他們看到的不是敵人,而是一顆顆金燦燦的人頭,士氣與戰意上遠勝於普通人,“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這種部隊的殺傷力以及抗打擊力才是斐潛心中理想的部隊模式。

    同時,軍政分開,軍人就是純粹的軍人,政客成為純粹的政客,最大的道理就是打勝仗,一切以國家利益為中心,沒有瑣碎的事情掣肘,更沒有來自朝堂的冷箭,虎狼之師,紀律嚴明,各斯其職,物資調度如指臂使,將軍們隻用關注戰事,政客們管理地方治理,保障好後勤供給,何愁不會克敵製勝?

    這樣上下一心的體製,才是最可怕的國家機器,然而要複辟……

    呸呸,是繼承秦朝的一些優良的東西,這就要小心謹慎的來,否則搞不好,就是會被群起而攻之啊!

    斐潛一直坐在堂內深思,親衛侍女們也不敢輕易上前打攪。就這樣坐著,思索著,直到斐潛隻覺得眼前黑暗下來了,才發現不知不覺當中,夜晚已經降臨了。

    斐潛扶著桌案,揉了揉已經有些麻木的雙腿。堂外一直注意觀察著的兩名小侍女連忙碎步上前,幫忙扶著斐潛斜倚,一個是先點了蠟燭,然後跪在斐潛背後輕輕揉壓著斐潛的肩膀,而另外一個則是將斐潛的腿放在懷裏敲按了起來,並柔聲詢問是否要進晚脯……

    斐潛就覺得溫潤的小手撫慰之下,似乎一天的疲倦也消失了不少,啊呀,這個萬惡的封建社會啊……

    嗯,不管是漢代還是後世,都還是需要批判的繼承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