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九零章 長城上的旗幟(2/2)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4738更新時間:2019-05-01 01:56:14

    後世大部分人,甚至包括斐潛,原先都以為秦朝修建長城是一個暴政,是壓迫殘骸百姓,強征勞役的重要標誌體現,但是實際上,斐潛在漢代查看到一些資料,甚至包括漢代人自己編撰的《史記》、《漢書》當中都均稱,自雲中至遼東,乃各郡郡守之事……

    也就是說,秦始皇並沒有像後世斐潛所認知的那樣發動全國的勞役修建長城,而是僅僅依靠當地郡守來負責,而且該區原有趙築與燕築的長城,各郡郡守不過使用當地駐軍加以修葺而已。

    至於記載當中,蒙恬帶領所修建的為由榆中經高闕至雲中的一段,而這一段也有趙築長城,蒙恬隻是加以修葺,工程量並不是十分巨大。

    況且從記載上看,蒙恬新建長城,也是以據點式的城亭工事為主,並非延袤一線式的長城。更何況當時蒙恬統帥有30萬大軍,乃是蓄勢北伐匈奴攻擊勢態,因始皇駕崩而付之東流……

    中國自古的邊患,常從北方而來。所以曆代長城的作用,不僅保衛了國家的安全,而且維護了中國的文化。因為北方地勢平坦,大漠一望無邊,敵軍騎兵,隨地可以出沒。所以隻有靠此項連續不斷的偉大工事,才能“限胡馬之足”。但是長城並不專是為防守的,同時它也是準備進攻的基地。在長城以內可以練兵屯糧和聚積一切軍事物資。若是沒有長城在後方掩護,那秦漢以來若幹次大出塞的軍事行動,尤其是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諸名將的出塞,便不可能。

    因此,長城既是農耕民族的防禦前線,也是向遊牧民族發動反擊的前進基地,並非單獨隻是為了龜縮防禦而已。

    更重要的是,正是有了長城,才有了華夏之人才有了國境線這個概念,也才有了領土的意識……

    “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胡人來,就要揍,就算是紛爭不斷的戰國時期,也是秦趙燕三國都奉行的理念……

    斐潛看向了於夫羅,看著他明顯憔悴了不少的麵容,笑了笑說道:“單於,別來無恙乎?”

    於夫羅張了張嘴,卻沒有立刻答話,而是沉默了。

    片刻之後,於夫羅站起生,先是向著斐潛微微一點頭,然後轉身對自己手下的一個護衛示意……

    那名護衛從背上解下一柄戰刀,將刀高高的捧過頭頂,走到了城牆上,麵對著斐潛和於夫羅,跪拜在地。

    於夫羅對著斐潛說道:“中郎……本王……我……一時貪念……還望中郎海涵……”

    言畢,於夫羅彎下了腰,低下了頭,向著斐潛行了一個深深的的撫胸禮。

    一時間,山間的風呼嘯而過,吹過了舊長城,吹拂著斐潛的戰袍飄揚,也吹得斐潛身側樹立的那杆三色旗幟,在舊長城頂端呼啦啦的響著……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