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122章 差不多了哈(2/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11784更新時間:2019-05-01 01:58:30

    如今到了漢代,見到許多之前在曆史書籍當中從未見過的東西,了解了之前在後世從不清楚的事項,斐潛的觀念也是在一點點的變化當中。

    很淺顯的事情,就比如說曆史書會寫漢代曾經有多少的戰爭,有多少的戰役,統兵將領是誰,然後結果怎樣,但是基本不會寫當時為什麽要發動這個戰爭,其中又有什麽得失……

    文字上似乎永遠都是出兵多少人,戰勝或是戰敗,然後糧草用了多少,兵卒死傷了多少,但是對於戰役的意義卻很少涉及,基本沒有。

    漢人為何能喊出強漢的口號,或許漢武帝隻是一個引子,將整個仇恨值全部引燃了而已,尤其是在並北,斐潛才真正體會到漢代人對於南下劫掠這些胡人的痛恨,這種仇恨甚至綿延到了今天,尤其是在斐潛針對於鮮卑的戰爭當中,采用那些被俘的鮮卑人作為苦役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和斐潛談及什麽人權啊,自由啊,天賦平等啊什麽的,隻會很坦然的說這裏需要多少人手,哪裏需要多少人手,就像是這些不是人而是貨物一般……

    然後在這些鮮卑奴隸當中,似乎也是很少有人會跳出來,或者是暗地裏,說要平等,要自由,要人權等等,多數隻會計較眼前賣了多少氣力自己能不能承受,幹完活之後有多少吃食,至於人權什麽的,未來為何物雲雲,對這些鮮卑奴隸來說,都是屬於屁一樣的東西,虛無縹緲隻剩下個氣味。

    大多數的並北的漢人,尤其是那些農夫,都認為采用鮮卑奴隸來作為替代勞役,是斐潛的一個天大般的善政,而且百分百的支持,希望斐潛能夠持續保持下去。

    這就是時間上的差別,導致人民在觀念上麵的差異。

    但是這些東西,曆史書上會寫麽?

    不管古今中外,當記載曆史還是人,而不是永遠隻有0和1的機器來做這樣的事情的時候,便必然會有情感和取舍,甚至是掩蓋和修改。

    龐統之前說的大宛戰役,官方曆史上大多數說漢武帝是為了索要汗血寶馬,然後先禮後兵,修築了一個同等身的黃金寶馬,讓使者帶到大宛去求購汗血寶馬,結果大宛國不僅沒有同意,還將派去的漢使先劫後殺,還是先殺後劫,反正沒能回來,漢武帝才勃然大怒,派了兵馬和貳師將軍征討西域。

    但是實際上呢?

    稍微經過大腦思索一下,就知道如果一個等身大小的黃金馬有多麽的重,縱然體型上縮水一些,也有大概一個立方吧,一立方黃金啊……

    然後從長安要運送到西域,這樣的一個重量需要多少人來進行搬運,路途之上但凡有坑坑窪窪,然後漢初的道路,所用的二輪馬車也好,牛車也罷,若是碰到些泥地爛路,先不管怎麽搬上車的,但凡遇到車輪卡住的時候,至少二十噸的重量要讓這些民夫拿手抬麽?

    好吧,不是黃金,是黃銅,那麽一個立方的黃銅也有兩噸半左右!

    然後漢史官記載這樣的“金馬”是作為禮品,順順利利的拉到中亞去了,然後大宛國王耍賴了,殘暴無道的不僅殺漢使,還劫貨了。

    所以按照漢武帝的脾性,就算是真的有這樣的事情,這個所謂的金馬,很有可能不僅不是黃金的,還有可能是中空銅的,就外麵一層薄薄的銅片而已,然後拿著這個要去換大宛的國寶……

    因此官方的史官,會將事實的真相全部一五一十的寫在史書當中麽?

    當然,漢武帝其實也有逼迫西域和匈奴決裂,然後成為漢家的附庸,展示自身的肌肉的意味在內,但是落在竹青之上的,永遠便是經過了權衡的文字。

    官方的有做刪改和修飾,那麽民間的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