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254章 講農學社(2/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706更新時間:2019-05-01 01:59:20

    雖然很多人不認同元朝,也不認為元朝算是一個正統的華夏王朝,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元朝的疆土確實是最大的,以至於後期王朝都沒有能夠再次突破元朝的的範圍。

    如果,把曆史上所有曾經出現在地球上的國家都做一個對比的話。光光以疆域來評論,那麽元朝絕對能夠排進前三。因此問題就來了,在生產力和科技低下的公元12世紀左右,在馬背上誕生的元朝,為什麽會有這麽廣大的疆域呢?

    隻是因為戰馬的原因麽?

    就算是有戰馬,在麵對龐大的疆土的時候,時間和空間依舊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斐潛之前是覺得如果打通道路,修葺直道,節省在路途上消耗的時間,讓中央兵團能夠更快更方便的抵達各個地方,才有助於形成一個較為龐大的帝國。

    但是現在,斐潛忽然意識到了另外一個問題……

    其實從曆史上看來,在華夏的周邊,遊牧民族起起落落猶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但是鮮有大成者,就算是後世的清朝,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根本沒有想過要統一全國,隻想著撈一票就走,卻沒有想到**無比的明王朝,就跟爛豆腐千瘡百孔,白撿了一個便宜。

    唯獨隻有元朝,從一開始在草原上的小小蒙古包開始,就發出了豪言壯語,成吉思汗的人生軌跡就不多說了,按理來說,一個遊牧民族,習慣了居無定所,是不太可能有攀爬科技樹的連貫性的,也難有穩定的後方基地和文化傳承來支持王朝長久有序,自然不可能有太大的發展空間,可偏偏元朝就幹成了……

    當然,很多人也會說元朝隻是蒙元帝國的一部分,隻是其中的一個金帳帝國,蒙元帝國的其他組成國,如黃金汗國啊,韃靼國什麽的,並不能算是元朝,這一點也沒有錯,但是斐潛在這裏考慮的並不是所謂的歸屬問題,而是什麽樣的動力才導致了蒙古人有這樣近乎於瘋狂的擴張行為?

    為什麽在華夏中心建立王朝的人,卻沒有這樣的動力?

    小富即安?

    不夠貪婪?

    勞民傷財?

    取得了那些貧瘠之地也毫無作用?

    終究華夏文明依舊沒有走上擴張的道路,或許在這其中,留存在華夏這塊土地上的思想當中的問題才是最關鍵的……

    道路難行,有比從安南拖拽運輸參天大樹運輸到北京作為修建宮殿的大梁更費勁艱難的麽?

    信息緩慢,有比從嶺南快馬直送容易腐爛變質的荔枝到長安供貴人享用更怕耽誤時間的麽?

    所以所有的問題,並不是太大的問題,隻是不想而已。

    那麽這樣才能讓不想變成想呢?

    畢竟讀過書的華夏人,並不像是蒙古人那麽好激勵,說一句“天下草場”便會嗷嗷嗷叫著衝向天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