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319章 師道(2/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816更新時間:2019-05-01 02:00:04

    若是在後世,搞不好還有大把的人瞪著眼珠子企圖萌混過關,但是在漢代當下,若是一個士族子弟不知道五經是什麽,真的就該拔劍自刎了。

    “守山學宮之內,五經不分大小。”斐潛笑笑,他有些猜到司馬徽是什麽意思了。

    “好……”司馬徽習慣性的開口說了一半,卻皺起了眉頭,說道,“縱然無大小,總該有先後。”

    “亦無先後。”斐潛實話實說。

    司馬徽頓時麵容一緊,然後無奈的鬆了下來,緩緩的說道:“五經事關重大,豈能無先後?”

    斐潛搖搖頭說道:“聞道有先後,經文麽,何必有先後?”

    “聞道有先後?”司馬徽喃喃的重複說道,“聞道有先後,經文無先後?這個……嗯……”

    斐潛有些疑惑的看著司馬徽,這不是很平常的話麽,哦,對了,曆史上說這句話的那誰誰還不知道在哪裏呢……

    司馬徽強調五經,其實這就是今文和古文當中的一個很大的差異點。

    今文經,漢代人口述,用隸書而寫,稱之為今文。而那些早期的,用各種花鳥大小篆體寫成的,早於漢代的經書,就是古文經,而在今古之中,這五經的排位,是很有講究的。

    華夏人習慣排位,三皇五帝,九天十八地獄,就連後世也是大受影響,雖然未必有所謂迷信了,但是依舊會有各種小圈子,小排位,甚至連娛樂圈戲子場都要排個一哥二姐三鮮肉什麽的……

    所以司馬徽在講五經排位的時候是相當認真的。

    可是斐潛覺得完全沒有必要。

    對於推崇今文經學的儒家弟子來說,五經是這樣的:詩、書、禮、易、春秋。

    而強調古文經學的儒家子弟來說,五經是這樣的:易、書、詩、禮、春秋。

    或許在不甚了解的人眼中,這個有什麽區別,就像是撲克牌花色,習慣最左邊放紅心的還是黑桃的,不都是一樣的牌麵?

    但是實際上,在儒家子弟當中,尤其在漢代當下,這個排位很重要,是非同小可的事情,是生死攸關的問題。

    主張今文經學的人認為孔子是“素王”,當然不是指孔子喜歡吃素(本章說注),那麽對於今文經學來說,五經就是孔子闡述微言大義的憑證,詩、書、禮,是素王在政治上具體的禮節和教化的內容,而易和春秋則是孔子思想的精細微妙所在。詩經放在第一位,是因為詩經最淺顯,易經在後麵,因為易經很玄奧很高深,而作為孔子編訂的春秋則是在最後麵,也就等於是孔子比古代帝王都要高深玄奧。

    古文經學的人則是習慣經文成書的時間來排列,易經是伏羲那個上古時候的,自然是第一,書是從《堯典》開始的,所以第二,詩經最早的是商頌,比堯舜晚,排第三,禮經主要講的是周公時期的,所以第四,春秋其實是魯史,又經過孔子的修訂,位列老小,排在最後。

    所以同樣是排在最後的《春秋》,但因為在前麵排列的不同,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今文經書表示孔子就是“素王”,古文經則是說孔子就是個整理圖書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學者而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