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888章爵位初探,登壇拜授(2/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10710更新時間:2020-09-10 20:30:25

    所謂王爵,隻有一個等級,就是以某某為稱號的王爺,或者公主,或封郡,或封縣,封地大小也就代表著『王』的大小,按照漢代慣例,王是不掌握實權的,實際地方政務由其國相掌握,有開廟祭祀的權柄,然無實際的軍政權力。若是異域外邦的王族,投降之後,也並入這個體係當中。如匈奴、烏桓、鮮卑乃至羌、氐各部酋長等等,或者直接用漢家的王稱號,或者依舊用其舊有稱號,比如單於等,身份與同姓王基本相同。國相由中央朝堂指派人員擔任,有任期,有考核。

    侯爵體係,則是采用春秋戰國時期的公、侯、伯、子、男,再加上列侯和關內侯,一共為七個等級,當然,根據封地的大小,即便是同等級的侯爵,也分高下。侯為名爵重器,例有軍功才得封賞,封地由侯爵自行掌控管理。就理論上而言,哪怕貴為宰相,若無軍功,也是無可生而封侯的——死後追封倒有一定可能性,而這種追封,就是個名頭而已,並不能像是軍功侯爵一樣獲得實際的封地。

    因此整體而言,不管是從實際利益,還是個人榮耀,自然是侯爵最高,如此一來,一方麵軍功以新開拓出來的實地分封,有助於借武將名望,對於新拓之地進行持續的鎮壓和穩定,另外一方麵在推恩之下的遞減作用,也使得這些土地可以漸漸的並入漢家領土之中,屬於一舉數得的事情。

    這樣或許才能大體上平衡文武之間的關係,因為文武分出來的道路方向不一樣,文官不用打生打死,就可以得到地方管理的實權,但是文官可能三年一任,或是幹不好直接就被調走或是貶官了。

    武將必須沙場搏殺,方可以享受榮耀,並且這樣的權限,一般來說是跟隨終身的,而且是打下哪裏,或是平叛了哪裏,才封在哪裏,隻要不犯錯,還可以傳承,隻不過推恩之下,幾代之後消亡了也是正常。

    當然,斐潛現在的這般設想,或許也有些理想化,但是這個多少是一個方向,至少比那種武將在邊疆打生打死,然後隻能得封一個小關內侯,然後跟在皇帝身邊幹盡壞事的諂媚文吏竟然可以封列侯的情況要好得多。

    那麽不是武將,一般的文官或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當中,是不是就沒有獲取爵位的可能,就隻能眼巴巴的看著呢?

    並不是。

    下一步,斐潛還想繼續拆分先秦的二十等勳爵體係,而且是很簡單的拆分,就是拿出漢代兩千石的等級來,直接套用。

    漢代兩千石,有四個檔次,中、真、元、比。元兩千石就是原來的兩千石,其上有中兩千和真兩千,然後在兩千石之下,有比兩千。所以說如果將這一套標準直接用在了軍功二十等爵位上,就立刻擴展出八十級的體係出來,基本上來說就差不多夠用了。

    人,最怕沒有目標。

    勳爵體係就是麵向全大漢,所有人都可以去爭取,嗯,當然也是名義上的都可以。實際上出身的高低,也決定了勳爵的起始位置。

    像後世遊戲當中那些虛假的,絲毫不能給現實生活任何裨益的角色等級,還不是有大把大把的人會沒日沒夜的死命又氪又肝,氪了再肝,肝了再氪等等,若是現實當中直接有等級掛靠,然後縱然是下調了對應的待遇標準,但是實打實的生活標準可以改變提升,會不會掀起如同前秦一般,瘋狂去肝的熱潮來?

    而要做到全民熱肝,就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數據統計係統,然後每年或是每隔三年,搞一次考核,實行末位淘汰製度進行升降等等的操作,使得勳爵上下流動起來,還怕全民不肝到死?

    所以,大力的推廣數學,還是很重要並且也是很緊迫的任務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