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908章漢家自坑,或俗或雅(2/5)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11752更新時間:2020-09-30 20:24:16

    斐潛點了點頭,看著交趾的地圖,心中也是不免有些感慨。

    實在的,有時候邊疆亂,其實封建王朝的一個通病,而且還是自找的……

    漢武帝元鼎六年開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之後,交趾地區就成為漢帝國多民族統一國家整體中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

    上麵一句,是教科書當中的標準用語,但是斐潛覺得,實際上從漢武帝開始,就給嶺南交趾,種下了叛亂的因子。

    第一個禍亂因子。

    實邊戍守。

    實邊戍守的本意原本是好的,但是麽,華夏有太多上層好政策,然後被不願意承擔任何責任的中層給傳遞歪了的,然後又被下層執行者狐假虎威欺壓良善給搞殘廢了的……

    漢武帝元封五年為進一步加強對南部邊疆的統治,又於嶺南之地設交趾刺史部,以俾政治、軍事上的統一監管,但是因為文化上麵的差別,導致朝堂的政令並不能順利的在嶺南推廣,所以漢武帝隨之頗徙中國罪人雜居其間,稍使學書,粗知言語。使驛往來,觀見禮化。

    同時,為了為鞏固和加強對南部邊疆的控製,漢代也大量遷徙內地居民入交州區域屯田戍守,協同地方郡兵,一同進行武裝震懾。

    屯田內有亡費之利,外有守禦之備,所以,伴隨著對嶺南的經略,漢王朝亦積極移民進行屯戍,以鞏固既得成果,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嶺南的幾次叛亂之中,這些實邊戍守的屯民,也協同交州刺史郡守,平複過幾次南越叛亂。

    是不是很好?

    確實是看起來不錯。

    但是實際上呢?

    這些實邊戍守的民眾,絕大多數都不是自願前來的,而是強製性的遷徙,而在遷徙過程當中,又有多少家產被剝奪,家人在途中死亡,然後好不容易熬到了地頭,又再次的麵臨著雙倍的剝削,一方麵要付出勞動力來進行屯田,出產糧食又多數不歸自己,然後還要服從兵役調配,時不時抽去平叛……

    如此施為,何人可承之?又如何不生怨恨?斐潛歎息道,戍守之民亦為漢人,嶺南之吏不加以照撫也就罷了,還多發稅役,迫其潦倒,無可生計,焉有不生變者?然此又生新害……

    第二個導致邊境叛亂的因素,是軍士流散。

    漢代王朝為了維護在邊疆的統治,或因文化衝突,或因權力之爭,或是吏治腐敗,或者因為剝削殘酷,時有地方叛亂發生,而當地方太守刺史無法通過恩撫懷柔手段進行平複之時,甚至動用戍守在邊的郡兵力量也不濟於事,無計可施之下,便隻能硬著頭皮上報中央朝堂。

    而在中央朝廷還算是平穩,還有些餘力的時候,大多數都會一邊責罰這些邊境官吏,一邊派遣兵卒進行征伐,而征戰的結果。又是邊疆地區輸入了一批流散不歸的內地軍士移民……

    斐潛麾下的馬延,便是度遼將軍馬援的後人。

    當年馬援,便有指揮兵卒評定所謂的二徵之亂。就作戰而言,實際上並沒有多少的高強度的戰鬥,援將樓船大二千餘艘,戰士二萬餘人,進擊九真賊徵側餘黨都羊等,自無功至居風,斬獲五千餘人,嶠南悉平,由此見,馬援平叛並未遭到多大抵抗,由交戰而損失的士卒自然不是很多,但是因為在交趾地區濕熱氣環境染疫身亡者,卻是數量龐大,軍吏經瘴疫死者十四五。

    而這些兵卒之中,一些病死了,也自然有很大一部分在回軍的時候因為生病,不能同行,最後便隻能是留在了地方,流散各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