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921章移植問題,風帆進化(2/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512更新時間:2022-06-14 15:09:10

    如果說隻是造一兩個小模型,那麽驃騎將軍府後院的池子也就代替上夠用了,但是如果說要做一比一的實體性研究,那麽將軍府的空間就太小了。因此斐潛就將昆明湖的一角圍了起來,專門用來給馬鈞來做輪船研究。

    一到了昆明湖這裏的造船工房,便是被各種木頭包圍了。

    馬鈞一邊領著斐潛和黃月英前行,一邊對著兩邊堆積的木材講解道,

    斐潛隻能發出一些有聽沒有懂的聲音來附和著,裝出一副內行的模樣來。畢竟馬鈞所指的木材,斐潛大多數都辨認不出來,隻是知道,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

    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說,後世一些模擬經營類的遊戲已經是夠良心了,否則真的要按照實際情況來處理,要造一艘輪船,就要十幾種不同的木材,然後卡在某一種木材上眼睜睜的就是造不出來,那麽玩三國的玩家怕是不當場瘋掉才怪……

    再往前走,便是已經做出一個實體來的車船。

    曆史上的車船,大概最早出現在東晉末年。《資治通鑒》之中所記載:

    雖然這個描述當中並沒有直言車船,但是,則是說明了當時沒有人看見有槳,所以看到船無槳自行,便十分吃驚。也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在東晉這個時候,已經有了將踏輪隱藏起來的技術。

    可是不知道是因為技術保密的原因,還是說戰亂所致,一直到了唐代,因為大運河的需求,車船才比較明確的登上了曆史的舞台。

    到了車船的近前的時候,斐潛才真切感受到了船的大小。怎麽來說呢,華夏人麽,就是喜歡又大又白,呃,又黑又長,嗯,反正就差不多這個意思就是了。馬鈞也秉承了華夏的優良傳統,雖然說是實驗作,但是一點都沒有模型化的意思,也是造得相當大。

    斐潛有些大概的印象,當年看明朝鄭和下西洋的福船和哥倫布的船的對比,簡直就像是姚哥和長江哥站在了一起似的,足可見華夏人對於的追求。

    隻可惜的是那個該死的兵部尚書……

    斐潛吸了一口氣。

    如果將來要控製江南,水軍自然必不可少,與其火燒眉毛的時候才來想著要組建水軍,那還不如早一些的未雨綢繆。

    退一步來說,即便是不惦記著孫十萬,那麽想要對於交趾有更好的控製力度,也是一樣需要一隻能夠從川蜀到交趾的水軍部隊,再次打通當年馬援進交趾的水路,承擔轉運人馬和物資的重任。

    漢代當下,船隻都是用槳的,越大的船隻,便是要用越多的槳。但是問題就在這裏,想想後世賽龍舟的運動員,要訓練多久才能達成速率一致的槳速?要知道那麽多根的槳,若是速度不一的話,別說前進後退了,船槳自個兒都能打成一團。

    車船就彌補了這方麵的問題,可以減少訓練量,而且在短途衝刺的時候有更高的速度和爆發力。當然,如果說長時間長途的話,那麽自然還是以帆船最佳。

    馬鈞建造的車船,也是有帆的,兩帆,隻不過現在隻有直立的船桅杆立著,帆布都收了起來,成成疊疊的堆在船板之上。車船的翻輪在兩側正中,很明顯,甚至有些大得不怎麽協調,在其左右兩側還各開了三個槳孔,大概是用來補充動力,亦或是車船翻輪動不了的時候用來輔助航行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