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935章新舊錢幣,新舊戰爭(2/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10108更新時間:2022-06-14 15:09:15

    即以華夏而論,實物證據比史書泛泛印象更能說明問題。

    宋代銅錢標記了年號,年號在宋代更新頻繁,使後世的研究者得以用遺存的宋代銅錢構建貨幣成色的準年度數據。在宋三百多之間,作為流通主體的一文和兩文銅錢,重量和成色都極為穩定。

    即便是糟糕透頂的辮子朝,其開國至 19 世紀中期兩百年間穀物價格也隻增長了 3.5 倍,折合年均通脹0.6%……

    當然,最瞎搞的就是大萌王朝,死命印刷,導致大萌寶鈔一開始就注定是比廢紙都不如,擦屁股都嫌硬。元朝那麽糊塗的,都懂得一年印刷量需要控製,大概維持在20萬錠,一個沒控製住印了150萬錠,然後逼出了朱重八,結果豬頭八上台,大萌竟然一年印515萬錠,洪武二十三年,中央銀行的練家子們更是直接把發行量提升到了1500萬錠……

    說起當年的事情,斐潛多少有些感歎,在這個環節上,其實他也是幕後小黑手,隻不過斐潛是向士族世家伸出去,而士族世家則是加在了民眾身上而已。

    嚴格上來說,斐潛當時並沒有跟著鑄造惡錢,隻是低收高賣,在貨幣價值高的時候借出貨幣,然後采購商品,然後等貨幣價值暴跌的時候,再以貨幣結算,賺取差價而已,雖說有些趁火打劫的嫌疑,但還是屬於商業範疇。

    董卓要鑄惡錢,不是因為董卓喜歡惡錢,而是當時龐大的軍費和財政開支,加上董卓將大量的貨幣自己私藏,不拿出來進行流通,使得朝堂上沒有銅可以鑄錢來支付相應的費用,以至於不得不開始鑄造重量更輕或成色更低的錢幣,用它們支付官員和士兵的俸祿薪水。

    而董卓這樣的行為,則是掀開了大規模盜版鑄幣的序幕。

    因為很簡單,小規模的仿製,其實是不怎麽賺錢的,而且因為仿製錢幣上為了牟利,必然會出現一定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即便是文盲的民間黔首也能發覺的,所以小規模的偽幣其實並不容易流通,也不可能給偽造者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隻有當朝堂公然製造大規模惡錢,並且以強製命令推行的時候,才是偽造鑄幣的絕佳時機!

    所以實際上,當時董卓鑄造出現的惡錢,數量並不是最多的,而隨之而來山東士族的所謂,才是真正導致五銖錢貨幣體係崩壞的根本原因。

    表現在物價通貨膨脹上,古代和後世的就有所不同,古代大多是梯形,有一個平台期,而後世是斜坡,一路往下滾。

    因為在古代,除非是中央朝堂有預謀的事先積攢大量舊幣,短時間內迅速熔鑄成新幣投入市場,否則所謂的那些,就有充分時間置備私鑄工具,與中央朝堂爭奪鑄幣利潤。可是中央朝堂之所以濫鑄,往往是迫於財政壓力,如果國家府庫中已存有大量舊幣,哪裏還用濫鑄呢?

    所以,大多數選擇濫鑄的中央朝堂,是無力與的盜鑄者賽跑的,也搶不到多少鑄幣利潤。這也解釋了古代的幣值變化的梯形特征,在古代鑄幣經濟中,除非中央朝堂短視到極點,否則不會輕啟濫鑄,而一旦啟動了濫鑄,盜鑄就如火上澆油,造成急速通脹。

    那麽以律法來治理有沒有用呢?

    有用,但是擋不住滾滾而來的鋌而走險者……

    《漢書》中記載,王莽時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