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007章大寒之期,取舍之間(2/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784更新時間:2022-06-14 15:09:44

    或是,更快。

    斐潛看著遠方,說道,

    陰山一帶,如果說小冰河來臨,那麽就是最早受到打擊的地區,而這一段時間以來,斐潛在開發陰山之時,也沒有忘記準備迎接這一頭的突襲。

    龐統點頭,然後將預備的物資數量上報給斐潛。

    小冰河其實早有征兆。

    一般來說,在正式小冰河開場的時候,就像是戲曲舞台一樣,不可能一上來就是主角亮相,而是先有一些開場節目,比如幹旱,暴雨。

    早在中平年間,就有全國性的幹旱,當然,最終這種嚴重程度的幹旱,也造成了全國性的災難,黃巾之亂隨之爆發。而後,夏季莫名其妙的暴雨。冬季的延長,春天的倒春寒……

    所以斐潛才舉帝乙、帝辛的例子。

    而這些先期而來的旱災、洪災,蝗災,僅僅都是配角。

    曆史上,小冰河時期,大概有四個,分別是殷商末年,東漢末年,唐朝末年,明代末年。當然,因為曆史史料存留不易的原因,殷商就不說了,東漢和唐朝小冰河時期的一些記載和史料,都不如明末的詳細,所以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明末才是真的小冰河,而漢末和唐末並沒有。

    小冰河並不是隻來一年,也不是一次性用品,而是會反反複複,不斷折磨這一片土地上的人,冬季寒冷就不提了,春季氣溫延遲回升,然後夏季暴雨,秋季接上幹旱,成片成片的農作物因為不適應氣候的轉變,便是大規模的死亡,導致農牧雙絕,為了搶奪越來越稀缺的資源,人類就開始相互殘殺,大浩劫自然產生了。

    傳統觀點當中,認為一個王朝的覆滅,往往都是皇帝和大臣們的責任,是政治的昏庸腐敗,上層政治集團的集體不作為,禍亂朝政,最終使得一個王朝走上了亡國的不歸路。

    但是這種觀念,並不全麵。

    有一個東西,遠比政治,經濟,甚至軍隊還要更可怕,那就是氣候,而氣候這種東西,在一定程度上,即便是現代人都無法抗衡,更不用說在古代了。

    華夏曆來是傳統的農業國家,民以食為天,農業的穩定就是國家的穩定,而農業的穩定在於氣候穩定。進入太興年間以來,氣溫持續降低,倒春寒時有發生,眼前這一次,顯得更加的明顯且恐怖。

    正常來說三月份,原本應該是萬物春光明媚,開始迅速生長的時候,結果在陰山之地,依舊是寒風淩冽,宛如冬日纏綿不去,企圖重新降臨世間一般。

    現在蔓延到了平陽。

    如果完全不管,聽之任之,那麽如此之下,便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大規模的莊禾因此而死亡,而旋即而來的便是因為植被死亡導致的水土流失,自然旱災就更頻繁,再加上因為秋天幹旱衍生出來的蝗蟲進一步加深了植被的破壞,最終便是陷入了一個巨大的惡性循環。

    在麵對寒冷,斐潛雖然有大棚技術,但是琉璃這個東西還是很麻煩,即便是有斐潛的加成,燒造依舊不易,談不上什麽大規模的使用,隻能是在長安左近的一些小規模的區域內架設,對於大多數的普通民夫來說,是沒有辦法用得到的。

    隻能是考慮效果更小,卻更加麻煩的保暖舉措,比如搭建棚屋遮蔽風雪,架設火盆保持溫度等等,離得火源近的莊禾,多半都被烤死,而在邊緣的那些,又會因為得不到溫暖也會凍死,隻有那些剛好不遠不近的區域,才能存活下來。

    就像是地球,離太陽太近太遠都不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