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145章一城通達四方(2/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8846更新時間:2022-06-14 15:10:39

    龐山民在一旁,顯然有些過度解讀。

    斐潛沉吟了一下,然後想了想,似乎也沾了一點邊,便微微點了點頭,說道,

    斐潛說道,

    龐山民點了點頭,

    斐潛眨了眨眼,你知道什麽了?

    算了,知道便是知道罷。斐潛找龐山民而來,還有另外的一個事情。要將宛城的商業,推動到一個更高的層麵上去,而這個事情,光裴俊一個人還不成,還需要龐山民的協作。

    有時候斐潛看著曆史的記載,不免都會有些感慨,明明已經有了前車之鑒,但是後車依舊還是不管不顧的撞上去,或許是因為慣性太大了,還是什麽曆史的局限性?

    就像是曆史一次次的證明,小農經濟下的封建王朝的弊端,但是也一次次的輪回到崩潰分裂的局麵上,明明知道自耕農在很多時候都是極其脆弱的,稍有不慎便會失去其土地,而很多時候依舊是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再次成為大地主階級的佃戶或是奴隸。

    由於漢初地主階級的不甚發達,在文景時號稱,所以漢初的政治結構很扁平簡單,高高在上的皇權是其靈魂,一切帝國事件均以之為中心,官僚係統是上層與下層聯結的紐帶,無數的小自耕農為國家提供的勞役和租稅。

    而這樣的結構其實是非常脆弱的,不管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危害到整個體係的穩定。

    首先便是要人口與土地的緊密結合。沒有人口與土地的緊密結合,國家便沒有了衣食之源,國家控製社會的能力就會迅速喪失……

    其次又要求官吏必須具備一定的忠誠,不能陽奉陰違,更不能貪腐墮落,否則原本歸於國家的賦稅便會大量流失……

    最後還必須各地郡縣不能有強大的地方力量,否則就會像是當下一樣,皇權根本就等於是零,天子劉協的什麽詔令,還不如斐潛曹操之流放個屁來得更響亮……

    而這三個方麵,是原本大漢律法無發解決的。

    受限於曆史的眼光,很多大漢的律法,甚至之後的一些封建王朝的律法,都讓斐潛感覺像是有些手疼鋸手,腳疼剁腳,腦袋疼……

    嗯,包紮起來別讓其他人看到……

    漢初的經濟水準,能和發展之後的相提並論麽?隨著大漢穩定,社會秩序恢複,生產大幅增加,不管是民眾還是官吏,對於生活品質都有更高的需求,適當的根據社會生產力發展而調整變革,才是王道。

    經過漢初幾十年的休養生息,經濟恢複,人民富足,國力強大,封建大一統的各種規章製度也逐漸確立,在這種情況下,漢王朝的理論指導就應該開始從向轉化,但是很遺憾,漢景帝雖然在這件事情上表現出了超高的政治手段,但是在治理民生政務上還是略有欠缺。

    重農輕商的理論,作為封建大一統王朝之中較為廣泛應用的經濟思想,便是在漢景帝時期,逐漸成熟,並且帶著先天的殘疾成長起來。因為這個理論僅限於工商業領域,並過分強調商品貨幣經濟在社會中的作用,突出流通領域而不重視技術生產,雖然可以在打擊與封建國家離心離德的富商大賈和地方分裂勢力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可以暫時性的增加一些中央集權所需要的龐大財政開支,所以基本上被後世封建王朝所繼承,成為華夏曆代王朝維持統治的主要經濟思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