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406章新的科技(2/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716更新時間:2022-06-14 15:12:22

    ……(??д??)……

    在青徐之間,瘟疫蔓延起來的時候,斐潛卻帶著手下一幫子人,到了長安城外的玄武池當中檢閱最新的船隻建造情況。

    古代想要運輸好,輪子和腿少不了。

    四條腿的地上跑,船隻裝輪水上飄。

    對於斐潛來說,想要管控碩大一片的區域,騎兵非常重要,但是水軍也同樣的重要,而在水軍之中,最為核心的,就是船隻。

    不同的船隻,不同的風帆,不同的技術要求,不同的航道適配。

    在斐潛之前,大漢的船隻需求便是大而全,全而美的類型。

    或者說一直到了明朝,船隻的製造指導思想依舊是如此。

    小的容易翻,那就造大的。

    單根桅杆風力小,那就上三根,再不行搞五根,九根……

    舸、艇、扁舟、輕舟、舲舟、舫舟,戈船、橋船、艨艟、鬥艦、樓船!

    看著似乎有許多,但是實際上其中技術含量,亦或是品種區別並不是很大,有的幹脆就是小一號,或是大一號的區別而已。

    華夏造船的曆史,早於前秦就已經是很大的規模了。

    因為在秦始皇在以武力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封建褚侯幾百年混戰的局麵之後,為了鞏固統治,並且震懾六國殘餘的舊貴族勢力,秦始皇開始巡遊大秦疆土。在秦始皇第五次巡行的時候,帶著龐大的巡行隊伍就到了雲夢大澤,遙望九嶷山祭了虞舜之後,就浮江而下,經過丹陽,到錢唐,渡錢塘江,上會稽山,祭祀夏禹,然後回吳地,再乘海船北上,沿秦國東部海岸北航至琅邪,算是最早的大規模的國家性質的沿海巡遊。

    以後,秦始皇的巡行隊伍在芝罘登岸,在那裏刻石記功。這是秦始皇的最後一次巡行,他一路上由乘車換乘船,從內河到航海,經過了幾個月時間。

    可以想象,當時如果沒有航行設備齊全、航行性能較好的帝皇禦用船隊,秦始皇是不可能在江湖大海中進行多次長時間的巡行活動的,更不用說在海麵上巡遊了。

    當然,其實秦始皇東巡麽,其中也有些想要得到所謂海上神仙的渴望在推動……

    畢竟當時陸地上的大部分都被秦始皇征服了,唯一還沒有被秦始皇掌控的也就剩下大海了。

    隻可惜秦始皇等到魂飛魄散,依舊沒等到東海仙山的消息。

    其實在那個時候,秦始皇若是像是斐潛一樣,宣稱的不是個人的成仙長生,而是說東海有金山銀山,有無數金銀遍地,寶石成河雲雲,說不得早就會有大秦帝國的船隻踏上了邪馬台了。

    華夏明確的涉足的時間,比後世許多普通人所認為的時間都要早。晉國陳壽在《三國誌》當中就用了相當大的篇幅,介紹了東倭的一些情況。說明至少在三國期間,就已經出海登陸到了東倭了。

    而且孫權有可能用的是內河船出的海……

    斐潛當下在玄武池,最為主要的目的就是將船隻的一些科技樹先點出來,然後再構建出貫通東西南北的交通樞紐。

    畢竟前秦的時候都能有九條馳道,沒道理三四百年的漢代反倒是退化了。

    之前的飛輪,隻是斐潛給船隻裝上的腿,而現在的三角帆,將成為船隻全新的翅膀。

    在這個還沒有蒸汽機基礎的年代,風帆對於一艘船隻來說有多麽重要,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說,當三角帆掛上了船隻的桅杆之後,風力帆船的科技樹基本上就大體上被點出了一個整體的輪廓,剩下的便是一些細節上的補充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