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526章風力水力畜力(2/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10428更新時間:2022-06-14 15:13:13

    所以幕天而坐,以石當席,是不得已而為之,否則誰不想讓自己腿腳舒服些,菊花好過點?

    現在自然沒有必要一定要跟著走了。

    供奉墨子,是打破一些習慣。

    改動教舍,也是同樣打破一些習慣。

    而這樣的,更多的像是一個圈子,一種禁錮。

    一點點來。

    在左右兩個教舍大院之後,繞往後方,便是辦公區域和教職員工的宿舍。同時還有各種小規模的實踐工房……

    一邊是木,金,陶土。

    另外一邊則是絲,布,紡織。

    冶金等需要用火的,自然是在另外之處。

    斐潛指著那些工房說道,

    這一點改動,黃承彥到沒有遲疑,便是點頭應下,然後還表示要代替那些教授博士大工匠感謝斐潛的安排。畢竟如此一來,後院幾乎就是舒適之地了,待遇指數直線上升。

    斐潛擺擺手,然後就將模型放到了一旁,詢問起黃承彥關於一些器械的改進的事情來。

    斐潛來找黃承彥,其實來看這個新工學院的模型倒是次要的,種子也是隨手布置的,主要還是為了機器。

    其中最為緊要的,就是針對於棉花的機器。

    棉花的產量在逐漸的擴大,這就使得斐潛必須有相應的機器來增加生產的效率。原先或許可以抽調其他紡織的人力,但是抽調多了,就自然會影響到其他織物的生產。

    這是一個矛盾,斐潛必須解決的矛盾。

    華夏有麻,大漢當下大多數的布,不是棉布,而是麻布。

    麻不等於綿,不能通用。

    綿也同樣不等於絲。

    但是又有相同之處,就是這些原材料,都不是直接可以用的,都需要處理,然後變成線,最後才能成為成品。

    絲綢和麻布的原料是蠶繭和亞麻,但不能直接就用,蠶繭要經過繅絲,才能變成用來紡綢的生絲;而亞麻也需要浸泡破碎,撚在一起紡成線或紗,這樣才能用來織成布。而繅絲需要繅絲機,紡紗則是要紡紗機。

    同樣,要將棉花經過杆、彈等工序處理過之後,變成紗線來的機器,就是紡棉機。

    斐潛知道,後世有一種紡紗機,是黃道婆發明的三錠紡車,可同時紡三根紗,是非常了不起的發明……

    可是遺憾的是,斐潛隻是知道其名字,並不知曉其工藝。

    雖然說黃承彥和黃道婆都姓黃,但是並不能一樣。就像是都姓馬,一個是馬某,一個是馬某某,關注度立刻天差地別一樣。

    現在擺在斐潛麵前的,就是各種織物的器械模型。

    從絲綢到棉花,都有。

    隻不過屬於棉花行列的器械,相對來說比較少。

    棉花對於大漢來說是新生事物,從零開始培訓學徒到老手,顯然不現實也不經濟,所斐潛需要擴大棉花棉布的生產,就必須抽調其他織物的工匠或是老手,也就是當下斐潛必然的選擇。

    同樣的,其他織物產業雖然說紡織原理相近,轉移到棉花方麵上會省一些事。但是其他織物產業之中,想要培養出一個老手,也不是那麽簡單的一件事情。

    所以,這就是當下的困境。

    因為在秦漢,大部分的紡紗繅絲等工序即便是有機械的參與,也很多是需要手工去完成的,和後世那種按一個電鈕什麽都不用管了的完全不同。

    除非能夠改進其他織物產業的器械,亦或是發明一種適應棉花的機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