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664章誰輸誰贏(2/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8746更新時間:2022-10-11 20:17:48

    司馬徽認可的政治製度和鄭玄完全不同。

    簡單來說,司馬徽認為朝堂距離地方太遠了,朝堂的責任是隻需要管理好各地大員即可,但是不應該製定一些沒卵用的政策去捆綁各州郡的手腳。

    而且從某個角度上來說,漢代的朝堂麽,也確實做得不怎麽樣……

    司馬徽捋著胡須說道,

    司馬徽嗤笑道,

    漢質帝最開始的時候還指望著朝臣,他公開表示和梁冀劃清界限,當庭叱責梁冀,作為一個被評價為的人,當然不可能不清楚和梁冀鬧翻臉的後果,所以漢質帝很有可能是明知道這個後果但是依舊去做了。

    那麽是誰給漢質帝的勇氣?

    肯定不是梁小姐,自然是這個事件背後的蠱惑者,那些朝堂之上自詡清流的大臣。

    這就像是後世那些拿著國家俸祿,享受著高等待遇的公知,在屁股簾子被掀開之後才從叫獸變成錢叫獸,漢質帝一度也非常相信這些朝堂清流,高位大臣,但是這些人最後為了漢質帝做了一些什麽?

    這些人在漢質帝生前什麽都沒做,死後都沒做什麽。

    漢質帝駕崩之後,在商議新皇帝的人選分成兩派,一派是梁冀想立蠡吾侯劉誌為帝,另一派是李固、胡廣、趙戒及大鴻臚杜喬等等想要立清河王劉蒜為帝。結果是梁冀隻是將李固免職了,就輕而易舉的立劉誌為帝,這就是漢桓帝。

    所以後來漢桓帝根本就不走清流大臣路線了,就像是後世那幾個老鼠屎公知將原本好好的一鍋粥全數給毀了一樣。

    君臣之間失去了信任,還能起什麽好的廟堂之用?

    劉誌最終是依靠宦官發動政變,誅殺梁冀,並翦除其黨羽,隨後從桓帝開始,就進入了宦官持政的年代。

    而宦官持政的最終後果,也不必司馬徽多說了,就是當下的戰亂……

    所以司馬徽認為昏庸的朝堂還不如沒有,像是斐潛一樣的強力且聰慧的地方諸侯,反而比一個昏庸的朝堂要做得更好,長安三輔就是明證。朝堂,或者說天子,當個吉祥物就行了,別瞎指揮。隻需要做好製約,就像是各個封國的國相那樣,王爺為名,相國為實。

    當然,司馬徽所設想的製度,同樣也是有問題的……

    鄭玄搖著頭說道,

    司馬徽也搖著頭說道,

    兩個老人從白天爭執到了傍晚,然後兩個人才算是停了下來,默默的喝水吃飯,都在思考著對方的言辭,都在想著自己的論點,然後分頭睡下,次日清晨洗漱,用過早脯之後,兩個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爭論。

    或許是雙方都沒有辦法直接確定廟堂之爭的結果,所以兩人又很快的綿延到了其他方麵的差異爭辯上。

    比如律法。

    鄭玄表示需要嚴格律法,更詳細,更完備,任何人都不能違背法律,甚至包括君主。君主更應該帶頭遵從法律,這樣才能保證律法的有效施行。

    司馬徽則是覺得要先教育,才推行律法,而且要給人更多的改正機會,要在鄉野之中建立起道德的標準,就可以解決大部分的事情,減少對於地方行政的律法壓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