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669章忠孝兩全(2/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9056更新時間:2022-10-11 22:00:54

    斐潛也喜歡陽謀。

    幹幹淨淨的擺在台麵上。

    因為百姓雖然沒有發聲的喉舌,但是他們本能的會反饋,會選擇。

    一個政策順應時代需求,那就推動得很順暢,不需要特意費力的去推,就像是從山坡上往下滾動石球,隻要一點點用力,它就自行往下了,而且在這個時候,關鍵的不是推了,而是要拉,要控製速度,還要控製著方向……

    漢武帝初期也是如此。

    到了漢武帝之時,在的基礎上,再強調了,對於匈奴的痛恨,是全大漢範圍的憤怒和仇恨,這是時代大勢,所以漢武帝初期推動政策很順利,但是很可惜的是漢武帝並不懂,或是說沒有完全懂,以至於在征討匈奴隻是為了仇恨,為了消除威脅,並沒有研討和探尋去獲得什麽效益,最終導致民眾無法承受沉重的戰爭負擔。

    再加上漢武帝本身的原因,他懷疑臣子,甚至懷疑自家孩子,所以他推行的基本上是單方麵的,當某個臣子對於漢武帝有用的時候,便是寵信得不得了,但是一旦漢武帝對其產生一絲懷疑,就會立刻翻臉不認人。

    到了漢武後期,征討匈奴就是逆勢而為了,事倍功半。

    漢武之後,不管是匈奴殘部,還是羌人叛亂等等的紛爭,就很明顯不是大漢的時勢了,混亂不統一思想,朝堂本身對待邊疆問題搖擺不定,民間也沒有共同的認知,故而出現各種奇葩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不管是漢代起初的,還是到了三四百年之後的,雖然說都是漢代,但是實際上其本身蘊含的意思都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

    華夏是融合的,是多民族的,但是並不代表著所有的東西都是一成不變的,但是也不代表著所有的東西都能隨意變化的。

    探尋著華夏文明,會看到一條很清晰的脈絡,從上古時期一直往前延伸。

    。

    斐潛深刻的知曉這一點。

    不符合時代要求了,就要去改,不能用了,就要變。

    上古的華夏先民,未必懂得什麽理論,也不清楚什麽生物學,分子學,結構學,但是民眾需要,就有人去研究,就去尋找方法,甚至不需要什麽前置科技,直接上手就想著怎麽去用!

    九章算術,是為了用。

    曆法節氣,也是為了用。

    在炎黃之時就有人想要給腦袋開個洞了,那個時候的人有說過一句不行麽,說沒有生物學,沒有材料學什麽的,這個開不了啊……

    在兔子需要大蘿卜的時候,也同樣沒有人說過一句不行啊,沒有超算機,沒有詳細圖紙,沒有超能物理,這個搞不了啊……

    五千年前,用古老的石刀,在人腦袋上開洞。

    五千年後,用古老的算盤,在地球腦袋上也開個洞。

    沒有新的,就用舊的,就用古老的,隻要兔子們有這個迫切的需要,就想一切辦法先用上。用上了之後再思考,再研究,從古老的砭石刀,到了明代有了近乎於類似現代的外科手術用具,從古老的算盤,到了後世有銀河超算。

    有了現代技術,所以談及古代的時候,就一臉不屑?有了計算機就瞧不上算盤,表示別吹算盤了,這計算機是電路板,是芯片,是高科技,這算盤是什麽?是木頭棍子珠子,能是一樣的麽?完全是兩回事麽,尬吹算盤有毛用啊?

    人不能忘本。

    忘本的人很可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