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812章交通運輸多思量,戰馬駑馬分培育(2/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10578更新時間:2023-03-08 20:13:19

    在作戰之時,部隊遠離糧倉的地方,食物的消耗量會成倍成倍增長,直到再也供應不起。類似的問題二戰的時候也存在。比如卡車給前線坦克運油,可是卡車自己也燒油,戰線越推進,運油效率越低。

    所以各王朝為了降低糧食運輸的損耗,啥方法都用了。漢代開始屯田,而唐代的為了降低軍隊維持成本,則是將地方的財政權也下放到節度使手上,讓節度使就地解決糧草問題。

    但是很顯然,屯田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節度使也是治標不治本,這些辦法都不完善,所以,現在的問題實際上是到了斐潛手裏,他要選擇什麽方式,去突破這個束縛在封建王朝身上的瓶頸?

    若僅僅隻是損耗,或許還可以用加大運輸量硬抗,但是運輸所附帶的其他方麵的問題,卻是無法通過加大運輸人力去彌補的。

    因為在運輸糧草過程中,會產生出三個嚴重問題。

    第一,糧食處理問題。從糧倉裏直接取糧,可以直接吃。但是要運往前線,就必須進行處理,做成易保存易運輸的成品。即便是斐潛有了更為先進的存儲手法和幹糧技術,也不敢保證說超過三個月之後的糧食狀態,黃曲黴和硝酸鹽等等在古代可沒有什麽針對性的藥物……

    第二,如果沒有足夠的駑馬,就需要大量的人力進行運輸。如此一來,不光是在消耗原本存糧,而且還會影響下一年的生產。假設一萬人的軍隊在前線作戰,後方則需要發動數萬人的民夫給他們運糧。這數萬人隻是在行路,不參與直接的戰鬥,也不進行任何生產。

    這意味著,這些民夫不僅是要額外的進行消耗,同時其原本的產出也沒了。春秋戰國之時,那些曠日持久的戰爭證明了,即便是打到最後獲得了勝利,其國內也往往出現饑荒。

    第三,運糧的距離越遠,被偷被搶的概率就越高,尤其是遇到像是曹操這樣就喜歡搞穀道……嗯,偷襲糧道的家夥。不能光指望農夫遇到斷糧道的敵軍,還能拿骨頭棒子去抗罷?

    越長的路,就需要越多的護糧隊,也就產生越多的額外消耗……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在物流上的相關問題,比如某地糧食多了,卻因為轉運的車隊騾馬不夠,然後導致運輸不到轉運倉庫之中,倉庫也同樣會有這樣的問題,明明倉庫有糧,沒有足夠的運力然後運不出去。就像是有引入一些物流概念的遊戲,稍微沒有規劃好物流,就會出現後方倉庫堆滿,前線啥都沒有的情況。

    甚至還有可能在整個地區,甚至國家之中出現供應鏈的問題,出現初級原料堆滿,加工場地卻供應不上原料,農田左近爆倉的麥子,在城市之中卻沒有足夠食用的糧食……

    糧食的問題有農業上的發展去提升,但是交通運輸方麵呢?

    水路的有船隻,陸路的就隻有牲口,也就是馬匹。

    這種方向性上麵的問題,就需要斐潛來做最後的決定。

    隨著控製疆域的擴大,斐潛其實早就已經在考慮交通相關的問題,其實這些問題,早就應該在大漢的初期,就需要進行研究了。

    隨著華夏版圖的擴大,不管是信息傳遞還是軍事控製,速度和時效產生了問題,自然就會引發更多的問題,秦朝的舊六國崩壞就已經說明了這一點,而漢代劉邦的郡縣製隻是妥協的產物,並不能算是最好的結果。

    想要更大的版圖,就必須要有更好的交通。

    這不是說等打下來之後,出現了嚴重問題才想得到的事項,亦或是即便是出現了問題,也依舊沒想著去改變。

    運輸條件上的困難,古代是大量使用各種牲畜和工具來解決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