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998章矛盾需要針對(4/4)

作者:馬月猴年字數:10516更新時間:2023-12-12 20:38:55

    畢竟苦行苦修,實在是太痛苦了。

    有誰不喜歡作弊?

    這個作弊有很多別稱,佛教裏麵稱之為『頓悟』,戰錘裏麵稱之為『我尋思』,裏麵稱之為『係統』……

    由苦行帶來的其他種種不便,使得不少信徒對佛法失去信心和懷疑。

    行為和理論門檻太高,不利於佛教的傳播和傳承。

    於是,佛教組織在放棄了戒律之後,就很快的腐化,腐敗,腐朽,崩裂成為了各個部各個派,相互批判攻擊,讓蓮台上沾染了血跡。即便是後來大乘佛法再次統合,但是已經永遠沒有了佛生之時的純淨和榮耀,隻剩下了佛滅之後的暗淡和餘燼……

    斐潛看著沉默的步森,並沒有因此就要放過他,『世尊為闡陀說第一記,是為殺證羅漢,亦或是說證羅漢,還是修證羅漢?若皆可,吾亦羅漢,若不可,佛亦犯戒。大和尚,請問這是如何解釋?』

    步森瞪圓了眼,喉結上下挪動著,隻覺得腦袋發脹,嗡嗡作響。

    因為斐潛說了一個佛教之中很嚴重的事情。

    就像是斐潛在推崇儒教的信眾麵前說孔子不忠不孝,身為魯國人,在魯國擔任官職,結果戰亂的時候沒想著盡忠盡孝,嘴上說著『是可忍孰不可忍』,腳下卻抹油到了齊國避難……

    佛教裏麵有個闡陀。

    這家夥擔任的是領導司機……

    闡陀因病產生自刎想法,雖然舍利弗與大準陀一再的探望闡陀,勸慰他不要自盡,但是言語的力量顯然不能使得闡陀在肉體上得到緩解,病痛讓闡陀最終選擇了自盡。而自殺在佛教當時的教義之中,也是一種殺業,而造成殺業的人是不能成為羅漢果的,可偏偏佛陀說闡陀自盡的同時已證阿羅漢。

    這個事情涉及到果位與殺戒的衝突。其一,怎麽篤定知道自己自殺的時候已經是阿羅漢?這無疑是一場豪賭,如果無法確定,那麽就意味著一生的修行化為流水,最終墮落畜生道還殺業,下場會非常慘。其二,阿羅漢可自殺證道,那麽其他佛教徒也能自盡證道?若是如此,佛教和其他動不動自殺來證道的邪教有什麽區別?其三,如果說自盡與涅槃是可以共存的,那麽同時發生的因果、先後關係如何界定?

    於是這麽一個大坑,讓後來很多佛教徒都撓禿了頭,就像是儒家子弟一樣各種往儒家經義的窟窿上麵貼狗皮膏藥……

    佛說,闡陀自盡無大過。

    看在多年當司機的功勞上,算他是羅漢果罷!

    算?

    這也算?

    從人的角度來看,這沒有錯。

    可是以僧律來看,闡陀有過。

    殺業是大過。

    僧律也是佛說的。

    這就像是安樂死。這或許是一個身懷絕症之人最後僅有的安平喜樂,可是製度不允許,按照製度來,這是殺人。製度之所以不允許也同樣很好理解,因為從現有的製度角度來說,無法判定到底是不是真的安樂死。

    若佛不是佛,是人,那麽就很簡單,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理解,之前說的話也可以隨時反悔,這就是人。

    可佛不能如此。

    佛若是隨時翻臉做回人來,那還能叫做佛麽?

    還俗佛?

    斐潛指著扜泥皇宮,對著步森笑道:『若是闡陀可為羅漢果,那麽你我就是舍利弗與大準陀,是來幫助他堅定自我選擇的……若是闡陀不可為羅漢,那麽我現在讓童格羅迦贖買,不也是在救童格羅迦麽,大和尚為何要憤怒呢?』

    步森全麵潰敗,無言以對,隻能是不斷地口稱佛號。

    可是,事情不是說閉上眼就能裝作不存在的。

    斐潛溫和的笑著,在鄯善皇宮之下,準備給步森最後一擊……

    ./9437/780766652.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