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30章:重議國策(2/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142更新時間:2019-01-29 00:21:49

    君王和左右丞相先後表態,其餘在場的九卿不免也要表看法。

    籠統來講,漢國並不害怕戰爭,相反是漢國熱愛戰爭。漢國就應該從戰火中崛起,將戰火帶到各處使子民與土地都歸於己有,真正地做到普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禦燕的既定方針不變,戰線以遼東疆域和高句麗南蘇城為準。”劉彥對慕容燕國從來都是心存忌憚:“慕容鮮卑的戰場不比大漢少,他們與代國、高句麗、扶餘國都在交戰,地方上有段氏鮮卑和宇文鮮卑,甚至是曲沃人也在添亂。我們陷入大戰,他們卻是陷入泥潭,短期之內雙方更多的是互相牽扯。”

    “大漢完全可以耗得起。”呂議信心滿滿地:“王上從各個屬國抽兵加入高句麗戰場,代王亦是被迫將兵力轉調東麵與燕國對峙。大漢僅是需要提供必要的兵甲器械以及糧秣,燕國卻在不斷消耗兵力與國力。”

    要起來,漢國的那些屬**隊真心不怎麽樣。

    高句麗目前的軍隊都是緊急征召,八萬軍隊中老幼占了多數,曆經慘敗之後心氣也不高。若不是再不拚命就要亡國,再來是慕容燕國挖了高釗的祖墳和俘獲老母,高句麗實際上也是堪憂。

    百濟和新羅被迫調兵北上與慕容燕國交戰,他們不會拿真正的精銳去拚,作戰**也不會高到哪去。

    倭列島上的那些屬國更糟糕,倭人平均身高也就是一米四,要不是他們有漢軍撐腰有點狠勁,一幫不比孩童高多少的倭人到了戰場恐怕是搞笑多過於壯聲勢。

    “就是耗唄。”桑虞輕輕鬆鬆地:“耗的時間越久,死的人越多,對大漢就更有好處。”

    劉彥責怪似得瞪了桑虞一眼。

    桑虞的那些一點都沒有錯,甭管是消耗慕容燕國還是高句麗等等那些國家,對於漢國來都是屬於有利。問題是,道理是那樣的道理,出來則就顯得有些陰毒。

    接下來,由劉彥帶頭,眾人又合計了一下關於盟涼、馭代、和晉的事情。

    張氏涼國的情況比較特殊。這是一個除非被東麵國家威脅,要不然不會輕易調兵東進的國家,他們更加喜歡的是不斷西進。

    目前張氏涼國已經被迫調兵東進,原因是苻洪在隴西郡和北地那邊不斷壯大,張駿必須要壓製苻洪變得強大。這一次張祚出使,主要目的就是與漢國達成協議,例如漢軍重新控製秦地,雙方合力消滅苻洪這個勢力。

    “與涼國結盟的事情不用講。”桑虞看得非常明白:“西涼是漢家舊土,亦是在大漢收複之列,僅僅是目前不好直接明示。與涼國結盟等於是承認這個國家的存在,哪怕不為這個僅是為涼國蛇鼠兩端,結盟亦是無從談起。”

    到底,張氏涼國還沒有否認是東晉朝廷臣屬的問題,他們與漢國這邊一開始是要同等地位的結盟,搞出了一個什麽“三王同盟”。

    “三王同盟”是在冉閔去除國號之後成為笑話,劉彥也從來沒有承認有過什麽“三王同盟”的存在。

    張駿一直奉行的是以東晉朝廷為正朔地位,等待劉彥向司馬一家子的正朔地位起挑戰,張駿還派過使節前往建康朝覲,派來漢境的卻是以使節身份。這樣一來的話,不管是從絕對不能承認張氏涼國這個國家的存在起,又或者是不願意背上先結盟後翻臉的問題,漢國與張氏涼國結盟真的存在巨大難題。

    “謝艾所盟涼是出身使然。”紀昌沒有什麽顧忌,徑直:“從他本心而言,是覺得涼王從未有過虧待,而他要轉投王上麾下,必然是要為涼國做最後謀算以作報答。”

    也就是紀昌了,換做其他人這樣的話,劉彥哪怕是不表態而心裏有想法。

    “當然……”紀昌話又回轉了一下,道:“謝艾不知道漢國現狀,更不知道王上誌向,也許是眼界所困才有盟涼的策略,建議盟涼未必是私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