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75章:雞頭關(2/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010更新時間:2019-01-29 00:21:59

    “這一次怕是成神的機率會很高啊。”豆子在啃幹糧,是一種混了肉沫的炒麵,嘴裏有食物聲音顯得略略含糊不清:“想要攻上去隻能靠硬推,根本就沒有投機取巧的餘地。”

    伍長李米也在啃幹糧,目光是注視著位於高處的敵軍,那裏的李氏成漢士卒成排站立,一個又一個手裏絕對是拿著弓和箭。

    已經有漢軍的強弩兵在進行試射,那是從己方位置對所有方位發射弩箭,是在判斷強弩的射擊範圍,也是在試探當地的風向。

    地形是一個峽穀,風隻有一條通道的時候山風其實非常強勁,這一點從雞頭關上麵的旌旗飄動就能判斷得出來,不過不同的高度和位置風的力道並不完全一樣,那關乎到一種風流層的知識。

    有漢軍進入到雞頭關守軍的弓箭射擊範圍,這一名手持強弩的漢軍士卒還沒有扣動扳機發射弩箭,上方的五個守軍弓箭手搶先射箭。

    由上而下的箭矢從被發射而出的時候就顯得比較飄,五支箭矢從離弦到落地竟是飄得一點和漢軍士卒都不沾邊,最近的是靠近五步,最遠的是飄到十多步之外。箭矢落地的時候勁道卻是一點不弱,插進土地的箭矢沒入五分之一左右,一些磕到石頭的箭矢箭鏃部位直接彎了。

    該名漢軍士卒跑過去撿了箭矢就往後走,李氏成漢箭矢的箭鏃並不是三棱形狀,是一種三角形的扁長狀。

    實際上全軍箭鏃是三棱形狀隻出現在兩個時期,第一個是運用模板進行流水線製作工藝的秦帝國,還有就是現在劉彥統治下的漢國,其餘時期三棱形狀的箭鏃是專門作為破甲箭少量製造,其餘更多的是另外形狀的箭鏃。會有這樣的情況,該是沒有掌握模具澆鑄法,依靠完全手工的打磨工序太多且製作時間過長。

    “好消息也是壞消息。”劉銳手裏拿的是被撿回來的敵軍箭矢,手扣著彎了的箭鏃,又是觀察箭杆,道:“山風太大箭矢不存在什麽精準,敵軍箭矢的質量看著像是一批急趕出來的軍需。風勢大會加強箭矢的殺傷力,對我們和敵方來都一樣。”

    射箭借用風勢是軍事上的常識,也就有搶占風頭的慣例,尤其在騎戰上麵更講究這點。

    雞頭關這邊的山風飄忽不定,對於站在發動進攻的漢軍這一邊的確有利,總好過有固定的風勢可以讓敵軍利用,就是不知道李氏成漢有沒有足夠軍事素養的人存在,比如對了解起碼的風勢利用。

    漢軍喜歡用箭陣進行沒完沒了的覆蓋,關於對風勢的利用上麵有很足夠的經驗,那麽雞頭關這邊飄忽不定的風勢對於兩軍來講,就是誰能夠更準確地判斷風勢的變化。

    “不會下雨吧?”劉銳抬頭看了看色,抿了抿嘴唇下令:“準備進行第一波試探進攻。”

    外出的斥候已經進行一些回報,可以提供部隊行軍的路線基本上都有敵軍的駐防節點,一些沒有被開辟出來的地方很難找到可以立腳的地方。實話這樣才算正常,畢竟可以作為路的地方,要開辟也早被前人開辟,能弄出來沒有理由守軍會不重視,除非是守軍之前沒有做出正確判斷,不過這樣的機率很。

    作為第一波試探攻擊的漢軍僅是出動五百,他們是分作幾股向著不同的道路進行推進,無一例外的就是除了弩兵都是盾牌兵。

    苻安在漢軍有動作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他沒有下達什麽軍令,不是看傻了,是之前已經有了相應的部署。

    分段駐守的李氏成漢部隊發現漢軍有進攻跡象,羊角和木鼓又分別被吹和敲打出來,整個峽穀馬上又充斥著催戰的聲音。

    第一支漢軍進入到守軍駐防節點,刹那間就是站立於高處的守軍弓箭手拉弦射箭。

    豆子抬著塔盾聽從號子聲邁步,他與袍澤是五個人並作一排,左右兩邊的第一個袍澤塔盾是直豎,他自己和中間的兩名袍澤則是將塔盾舉在頭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