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81章:好一陣歌舞升平(2/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1726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00

    龔壯還是點頭,他是從西南那邊過來,對諸越和諸蠻大肆出現在東晉朝廷境內遊逛有很深的印象。

    “用得上諸越和諸蠻,一些事情上就不好約束了。”張良的是越人和蠻人在民間肆虐,的時候根本沒當回事,反而是比較得意地:“諸越和諸蠻到了北方,朝廷會進行武裝。”

    張良是要炫耀東晉朝廷的國力,讓龔壯認為李氏成漢來投靠是一件正確的事情,根本忘記就是晉室武裝胡人才導致中原淪陷,也不怕再來一次重蹈覆轍。

    龔壯有想到永嘉之亂時的事情,就是沒有想過那些被犧牲的百姓。

    世家嘛,他們眼中隻有同等身份的存在才能視之為人,百姓於他們眼中隻能是工具。因此百姓沒有被世家的目光注視到其實才算幸運,一旦百姓進入世家的視野,那麽絕對不會有什麽好事,不是被利用就是被犧牲。

    夏季的洞庭湖蚊蟲多到難以想象,畫舫不得不用紗帳來進行阻隔,它漂流在湖泊之上,陣陣的聲樂在響,有女姬在音樂聲中跳著婀娜多姿的舞蹈。

    畫舫是一條巨船,以料為單位起碼有一千料,按照現代噸位就是三百二十五噸。它分為五層,船艙之內有兩層,位於水平麵之上是三層。下麵的兩層,艙底最底層是堆積一些物資來作為讓船隻保持平衡的壓艙底貨色,第二層是水手居住區。上麵的首層是隨從、女姬之類的休息層和廚房等房間,第二層是貴人的休息房間以及娛樂場所,第三層是半露。

    按照對樓船的劃分,實際上畫舫就隻是一條兩樓船,龔壯可以透過紗帳向外看,舟的數量當然是最多,船的數量也不少,二樓船和三樓船時不時能夠看到一條,不由得不想到東晉朝廷的造船能力不俗。

    事實上東晉朝廷的造船能力也真的相當不錯,每年造出可以稱作為船的船隻起碼有數百,那是長江以南有著太多的水係,出遠門坐船的人遠比走陸路的要多。會這樣是走陸路的山地和山區太多,經常需要爬山就不了,山區大多是荒無人煙可算不上什麽安全,相反是人跡較多的各條水路反而安全一些。

    東晉朝廷現在能夠看出很明顯的兩極化,越是往南和西南的區域因為諸越和諸蠻的肆虐讓民間顯得苦難眾多,可是掌握著大多數資源的世家卻依然該吃就吃該喝就喝,甚至是少不得風花雪月以及歌舞相伴。

    招待張良和龔壯的是當地有名望的一個家族,畫舫就是屬於羅氏一族的家產,專門用來拉著客人遊逛洞庭湖。聲樂班子和女姬也是家養,這些人平時不會幹什麽活,就是練一練音樂和舞蹈,也就是所謂的不事生產。而以現如今的生產水平來講,普通家庭養一個不事生產的人都顯得吃力,哪怕是地主豪強的家族成員都該下地幹活,養一套接近二十人聲樂班子和近三十人的女姬隊伍也不是普通世家能承受得起,由此看得出羅氏一族的財力不同一般。

    “不多,真的不多,就是給朝廷供上十萬石的稻米。”羅源看著很富態,不止是因為太胖,身上那身的絲綢衣服再正常不過,少不了作為佩飾的美玉、瑪瑙、翡翠和金、銀。他十萬石稻米的時候很隨意,就如同是十斤一樣,那隨意絕對不是假裝,輕輕鬆鬆地補上了一句:“朝廷若是有需要,後麵可要用買的了。”

    十萬石的糧食可以提供五萬大軍用上起碼一年,省一些吃個兩年也能辦到。僅是羅氏一族就無償提供了十萬石糧食,其餘的世家肯定多少也會拿出一些,以此可見東晉朝廷的軍隊該是不用發愁?

    龔壯剛才還對羅源有些不重視,一個愣神之後哪怕是再有文人的清高也不得不高看羅源一眼。

    “羅氏是荊州大族,僅是名下田畝就有數萬頃,更有來往漲海(南海)行走於林邑和扶南等國的船隊。”張良壓低了聲音繼續:“林邑與扶南盛產糧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