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05章:治國,何其不易(2/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1926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05

    漢國製定以五畝起步是考慮到一個現實問題。

    因為胡人幾十年的肆虐,良田早就變成了荒地,而荒地是需要進行重新的開墾。完全使用人力的前提下,重新開墾土地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一名青壯忙碌上至少兩三個月才能使一幕荒地重新變為良田,五畝田大概是需要忙碌上一整年。

    初啟階段的漢國極度缺乏人力,除開恢複生產之外,戰線太多占用了絕大多數的青壯,勞動的基本是婦女和老幼。老弱婦孺無法與青壯相比,一名青壯忙碌兩三個月可以達到成果,換做老弱婦孺來做可能需要花上多一倍的時間。

    “大漢不斷光複舊土,國有土地數量越來越多,登記在冊的人口已達九百七十萬。”桑虞的人口數據並不是漢國疆域目前的真實數據。他那些隻為進行鋪墊,後麵才出真正目的:“官府從豪強那裏回贖土地數額巨大,民間持有的土地占可耕作土地僅有兩成不到。”

    如人口數據那般,桑虞的土地分布其實也並不準確,猜測中的民間土地持有是算上了世家、豪強和百姓。

    漢國才建立多久?國家一直是處於戰爭狀態,元朔三年開始國家疆域膨脹的速度才加快,不可能短時間內就將國家的情勢摸個清楚,再計算並記錄成為可直觀判斷的數據。

    目前人口和田地記錄有可信數據的僅是青州,兗州的進程也算是有初步數據,像是冀州、豫州、司州、雍州、巴蜀等地都是元朔三年之後才並入漢國疆域範圍,以目前的行政效率不可能那麽快統計並記錄。

    盡管數據上麵存在問題,桑虞所的事情卻是不容忽視,漢國有民間的合作公社和軍隊屯田,但國家持有土地占到總份額的十分之八左右的的確確很不正常,是該想個法子來改善這種不尋常的土地持有現象。

    “山河破碎,百姓家破人亡者為多數。”桑虞還在進行自己的演講:“登記造冊的百姓之中,單身為一個家庭居多,又以青壯擁有私田為多。”

    “是啊,胡人肆虐,又有多次的逃亡潮。”紀昌點著頭,出事實:“戰亂中青壯存活相對容易,老弱與婦孺生存艱難。”

    漢國的人口普查中,男女比例是三比一,年齡層是周歲到八歲占了百分之七,八歲到十三歲占了百分之六,十三歲到二十歲占了百分之三十四,二十歲到三十五歲占了百分之四十七,三十五歲以上占了百分之六。

    按照後世的學術用語,漢國現在的人口年齡層是進入壯年時代。而要是以後世的平均壽命標準,壯年時代應該是一個國家最健康的時期,可目前的平均壽命隻有三十五歲,換算下來漢國的人口年齡層分布是老年時代。

    要是觀看數據,以州郡來進行分布的話,擁有私人田地的區域是集中在青州。這個是因為劉彥從青州崛起,征募兵源理所當然是優先從老根據地甄選,也算是因區域給予福利。

    漢軍的兵源超過四成是來自於青州,餘下才是各個州平分,因為相關政策的關係自然是青州人擁有比較多的私人田地。

    桑虞的建言十分有道理,是時候該考慮向其它州郡進行傾斜,後麵更是提議適當增加田地的數量。

    “王上要百姓耕者有其田,此乃國家穩定和興盛之大道。”桑虞難得一臉的嚴肅,停下來很久,看到大多數人臉上出現詫異或是皺眉的神色,沒有猶豫又:“除開參軍授田、軍功授田,是不是能增加其他途徑,以便無法上陣者有渠道獲得私人土地?”

    “能為士卒者的確是少數,但……”紀昌一臉的憤怒,目光直逼桑虞,道:“國策豈是可以輕易動搖!”,他隻差質問桑虞到底是何居心了。

    漢國的國策核心是軍功爵,現在漢國也並沒有全麵光複漢家舊土,軍隊保持旺盛的求戰之心,一是因為軍功最重,二來是立功可以獲得田地額賞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