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13章:滅燕之戰(五)(2/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164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32

    千萬不要看基於什麽心態而做出的事情,心裏有數和疑神疑鬼不同的心態下來做相同的事情,堅決和遲疑就會在做事上產生時間落差和意誌是否堅決,戰爭中哪怕是遲疑上一秒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遑論不同的意誌所帶來的反差。

    從濡水登陸的部隊來自遼東漢國疆域的戍衛軍,就是劉彥早期登陸遼東並占領半島,隨後不斷蠶食慕容燕國疆土,一直處於戰爭狀態下的那支防衛軍。

    遼東戍衛軍的數量一直是保持在三萬以上,不論中原戰事如何從未有過抽調,他們也沒有被劃入哪個幕府序列的經曆,要起來就是漢國唯一一支像邊軍的部隊。這支部隊長期與慕容燕軍處於交鋒狀態,該是最了解慕容燕軍戰法的漢軍。

    目前漢國已經拉開滅燕大戰的序幕,慕容燕國不再對遼東半島有威脅,呂泰試過將遼東半島戍衛軍劃入自己的幕府序列沒有成功,恰恰就是因為遼東戍衛軍在相關的方案中有自己的需要負責的角色。

    如果算上接近五萬的禁衛軍,漢國在滅燕戰場已經投入二十萬萬大軍,連那些附屬國的軍隊也算上就是超過三十七萬。

    不過得一點,那些附屬國的軍隊是越來越不行,之前麵對慕容燕軍還能扛上一波,演變成僅是貂豹騎兵一個衝鋒就能擊潰。

    攏共三十七萬大軍的布置是,丘水戰場劉彥親率的八萬,北線戰長不算臨時棄暗投明的拓跋代軍五萬,征東幕府序列下的五萬,抽調加入的兩萬遼東戍衛軍,多個附屬國聯合起來的十七萬。

    這些軍隊是從多個方向在入侵慕容燕國,以慕容燕國東線戰場的數量最多,可就是東線戰場的入侵最不順利。

    “征東將軍也是難辦。”徐正覺得自己需要講一些公道話:“高句麗國內局勢越來越不穩,不止是國內黔首不斷作亂,軍中士卒亦是出現抗拒我方指揮的情況。百濟與新羅也有惡化的跡象。他們都害怕我們滅掉燕國之後連帶他們一塊滅了。”

    其實高句麗、百濟、新羅的頂級統治者不敢表現出對漢國的不敬,可他們在放縱下麵的人軟抵製或是用其它方法來排斥漢國。現階段各個附屬國麵對慕容燕軍一觸即潰,就是那些動作之一,再來是已經演變成供應輜重速度上的延遲,不容漢國這邊再輕視。

    “他們在放鬆,我們也是在放縱。”紀昌滿臉寒霜地在冷笑:“雖他們什麽都不幹我們也一樣會掃平,但師出有名更好。”

    現在的漢國跟以往的中原王朝不是一樣的心思。

    以前的中原王朝可能是對疆域沒有那麽大的野心,可能是對勞師遠征心有不逮或是抗拒,更可能是喜歡留下幾個弟來跪舔,愛上了那種有人跪舔的朝上國姿態,才對那些明明隨手可滅的國各種無視或是安撫,甚至可以是優待。

    劉彥建立的漢國是因為他的意誌而在運轉,他一開始就有明確的目標,全麵收複漢家舊土必須幹,高句麗的地盤就是漢家舊土,百濟北方的領土也是漢家舊土,屬於必須消滅的國家。至於新羅?高句麗和百濟都要滅了,就沒有留下的必要。

    曾經劉彥有過公開的講話,認為強國根本不需要盟友,強國需要的是一個又一個可以消滅並搶奪資源的對象。

    事實如此,老虎與麋鹿當朋友違反了自然法則,該是老虎殺死麋鹿吃其肉、喝其血、嚐其骨、吞其筋,使麋鹿成為自己的養分,壯大自己的同時有力氣再尋找新的獵殺目標。

    劉彥要的是一個無休止侵略性的國家,趁著華夏苗裔還屬於“選之民”的時候進行沒有停止的開拓,要不然遲早又會是“予不取,必受其咎”的下場。

    曆史一再證明在漫長曆史中,華夏苗裔一直沒有認識到自己為“選之民”的現實,乃至於陷入自己構建的怪圈無法自拔,浪費了自身一再可以成為唯一霸主的機會,自顧自地玩朝代更替的大戲,然後在虛假的唯我獨尊中,猛然腦袋被遠從歐羅巴伸來的棒槌,敲得那個叫一蹶不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