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40章: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嘛(2/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1866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38

    什麽玩意都是屬於君王的家國下,是從劉邦建立漢帝國伊始,最出名的莫過於劉邦問自己的老爹,老爹總是嫌棄他遊手好閑不懂經營家庭,稱帝之後問老爹,他置辦的家業大不大。

    那可是一整個國家,家業又哪能不大,有了那麽一問,“國為帝王家業”就成了事實,當時的漢國各大臣還沒有一個反對劉邦的法,讓劉邦那個叫得意。

    上古先秦時期,哪怕是始皇帝橫掃八荒六合再一次形成大一統,始皇帝也不敢國家是趙氏贏姓的私產,趙氏贏姓有的是最大管理權,各級官員是各級管理者,百姓的就是百姓的。

    再更遠古一些的年代,比如戰國時期,那個時候君王同樣不敢整個國家是自己的私產,比之大一統之後的秦帝國,各個諸侯國延續的是“臣為君之臣,臣下之臣非君之臣”的傳統。通透一點就是,君王是有管理權,可要是屬於我的,隻要我沒有犯法,該是我的還是我的,哪怕是君王也不能嘴巴一張,我的東西就變成君王的。

    上古先秦的社會公認規則,君王隻是首領,各貴族為之效勞,國人享有對國家的建議權,隻有奴隸才是啥玩意都沒有。

    到了劉邦之後,國家都是皇帝的產業了,所有的東西都是皇帝的所有品,可不就是能嘴巴一張,想要什麽,誰都必須無私奉獻了嗎?就此,皇帝就是奴隸主,各級官員是奴隸主手下的員工,國家之內誰都是奴隸了。

    現如今漢國走的是秦帝國的軌跡,走的是嚴格執法的路線,可也沒少幹滅掉哪些家族將財產歸於國家的事,溫和一點的是出資回收超過限量的名下土地。要有什麽遮羞布?那就是“被搞”的那些人算不上漢國治下之人。

    包括蔡優在內的一些人不想看到桑虞太過份,是他們從劉彥的一些行事作為上有發現,劉彥走的不是劉姓漢室的家國下,是要恢複到正常國家該有的統治之法。

    君王沒有想著將整個國家視為自己的私產,不搞家下,走的是公下路線。後麵那一個,隻要不是奴隸就享有“私人財產,非觸犯律法,財產不可無故剝奪”的權利,這種體製對於貴族的好處最大,百姓更不會吃什麽虧,隻有君王不能再為所欲為。

    其實蔡優隻差對桑虞破口大罵“君王都在極力限製自己的私欲,你特麽是不是在刺激君王,要搞得大家沒得玩”,用了很大的努力才算是忍了下來。

    漢國的三公九卿中出身世家的人並不占多數,桑虞所在的家族在北方是真正意義上的世家,呂議在南方隻能是三流世家,其餘各人最多也就是大家族出身。

    原先的底蘊會決定他們的思路,像是蔡優等一些非傳統世家出身的人,是絕對不願意看到國朝之初就發生資源分配的事,但大部分是覺得爭不過,並不是真的出於為國家考慮的心思。

    大家起點不一樣,有限製才是大多數人樂意看到的,要真的依靠底蘊去拚,北方除了崔氏真沒人可以一對一和桑氏拚。而這兩個氏族,桑氏早就在幹收編各家族為己用,崔氏則是仗著崔婉的王後身份。

    “大漢缺少官員是不爭的事實。”桑虞並不敢引起眾怒,道:“官員從何而來?從各家族而來啊。”

    那就是無可避免的局麵,知識掌握在有底蘊的家族,普通百姓難有獲取知識的渠道,當官什麽的真與普通百姓沒任何關係。這樣的局麵是從國家被建立的那一刻起就決定了的事情,除非是獲取知識的渠道被打開,要不然壟斷是必然的。

    蔡優等人聽出來了,事實就擺在那裏,桑虞也暗示桑氏一族並不會幹得太過份。

    他們想要的就是桑氏一族不要太過份,一個家族出現太多官員隻會讓君王產生警惕,再來是一個家族掌握太多資源也不會讓其餘家族放心,利益在最大的程度上進行共享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