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44章:有人歡喜有人愁(2/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1998更新時間:2019-01-29 00:23:02

    很多時候的大勢之下,被牽連的倒黴蛋並不完全單純是倒黴。某些層麵來講他們可能沒犯多大的事,可是被官方視為對統治有威脅的對象,趁著時勢就幹脆一塊收拾了。至於真正的無辜者,那是很難清楚的事情,大勢磨盤的碾壓之下,冤屈和無辜總是很難得到及時的伸張,後麵會不會得到平反也屬於未知。

    李匡能什麽?要是事情發生在長廣郡老家,他要是參與其中也不願意看到無辜的家鄉父老遭難。他與謝艾的交情非常不錯,現實的時局下還是利益共同體,該給謝艾的麵子會給,實在給不了麵子也不敢充大頭,隻能是微笑應對卻不會給予什麽實際承諾。

    “各地匯集陽關的青壯已經多達三萬眾,可見百姓還是相當踴躍。”謝艾自己改變了話題:“征西中郎將對西強山之戰結束,便會率軍北上陽關。”

    李匡與被轉調禦史府的謝艾不同,身在軍方體係可以相隔一段時間獲得一些邸報,對每一處正在爆發戰事的地方都能得到消息,就是消息明確到什麽地步看的還是自身的職務高低。

    “謝中郎(將)到來前,匡需得最大程度做好相關準備。”李匡所知謝安率軍入西強山正在拉開地毯式的拉網,搗毀的羌氐殘餘窩點不少,消滅的數量卻不可觀:“匡以為,近月便可使第一批人手出發前往西域。”

    謝艾要的也是這個。他所知道的是,前往陽關的民間驍果少量自備武器、馬匹和幹糧,絕大多數人卻是不得不向軍方賒欠,又以原本屬於張氏涼軍體係的青壯居多,很擔心在別有用心的人謀算下出什麽事,並且一出就絕對會是大事。

    “明達是懷疑張耽和裴恒可能前往陽關?”李匡本人也有相似的猜測,認為要搞事的人真不會放過那樣的絕佳機會:“陽關聚眾三萬,一旦出事,便會是驚大事。”

    “艾已經讓親朋故舊多加留意。”謝艾不免還是憂心忡忡:“雖如此,卻是心緒難寧。”

    所以咯,中樞製定相關政策隻是會出於大方麵,細節都是執行者和地方上進行完善。也不是中樞丟鍋,是視野角度上麵的不同,也就導致動嘴皮子的製定者輕鬆,實際執行的人忙成狗的同時擔著重大關係。

    李匡知道謝艾的擔心不是杞人憂,那麽多原來張氏涼軍的將士匯集在陽關,本身就是給陰謀者搞事的機會。他們先在全局動手,某些方麵來講是震懾陰謀家,但也僅能是做到震懾,有陰謀的人真要搞什麽也僅是能做到最大程度的提防。

    “陽關本有駐軍,青壯前往之後會被編隊管束。”李匡勸慰謝艾:“若是還能出事,便是你我辦事不利,也是讓大漢認清西北現實。”

    謝艾怕的就是這個,中樞是經過很激烈的討論才有了對西北的傾斜性政策,一旦好心沒好報打得就是那些同意傾斜性政策的人的臉,連帶身為統治者的劉彥也被甩了一巴掌。

    要是真的出了大事,之前就排斥西北的人會更加排斥,中立的那些人為了表現就該喊打喊殺,本來站在善意立場的人被甩臉之後必然難堪,再有統治者的震怒,甩臉再不照顧是輕的,有惡意政策的傾斜,再有必要的清洗圍剿,西北會死多少人?

    真沒胡八道,曆朝曆代的中樞厭惡哪個地方之後,該有的賦稅隻會是越來越重,可是輪到照顧的時候就徹底遺忘,那裏的人不管出於什麽原因起事都屬於叛亂。中樞的做法就是派遣大軍蕩平一番,一次不夠就來兩次、三次……,就是將整個地區殺光了也會覺得是除去禍害,時機允許也就是再遷徙新民填補的事。

    一旦被中樞認為是窮山惡水多刁民的地區,以一地而對抗整台國家機器,尤其是絕大多數地區被中樞嚴控的時候,最終難受的還是該地區。

    李匡還能安穩待在玉門縣,是軍方做好了隨時鎮壓的準備。他沒有挪動本身也是一種策略,吸引想搞事的人動手,然後讓軍方以最激烈和血腥的方式進行掃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