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27章:一飛衝天(2/2)

作者:昭靈駟玉字數:8470更新時間:2019-01-29 01:49:22

    而這叫做“程序拐彎”,其實隻是一個確認口令,意味著“運一號”安全、可控的想著正確的航道飛行。

    “目標雙向捕獲!”

    播報員再次報出口令響徹大廳,戶外的測控站正在不斷的向運輸機發射信號,如果“運一號”處在測控區域內,就能被探測到,與此同時同時衛星能夠向地麵測控站傳輸信號並被台站接收,這種信息傳輸狀態便是雙向捕獲。

    “USB雷達跟蹤正常!”

    播報員念出這句話的時候,正在看直播的觀眾就皮了,什麽“鼠標USB運行正常”、“IFI信號正常”、“USB充電正常”等奇葩彈幕出來了。

    不過也不是沒有明白人,一些“大神”就開始彈幕科普了,這裏的USB的正解不是電腦上那個USB接口,而是統一S波段(Unified-S-Band)的簡稱縮寫

    “遙測信號正常。”

    試飛的根本目的不就是未來采集實際數據嘛,而為了保證“運一號”正常的起飛流程,需要實時監測“運一號”在飛行過程中各個關鍵部件的工作狀態,遙測技術就是對被測量對象的參數進行遠距離測量的一種技術手段,通過遙測係統來進行。

    這裏實際上是有著雙重保障,因為“運一號”是空飛機而非火箭,具體的飛行數據,飛機內部是有黑匣子的,而且此時的宇航員吳振就在記錄並采集所有的實況數據。

    按理,這就夠了。

    可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出了事情,那基本上就是機毀人亡,什麽都不會留下,沒有遙測實時監控,那宇航員豈不是白白犧牲了?

    所以太空活動是一件非常有風險的活動,尤其是對於試飛員來更需要莫大的勇氣,王雪彥等三位試飛員實際上都是已經寫好了遺囑才起飛的。

    “光學雷達跟蹤正常!”

    光學跟蹤用的設備是光電經緯儀,光電經緯儀對目標的跟蹤依賴於經緯儀機架,雷達跟蹤原理可以是管中窺豹,管越細,瞄得越準,獲得的目標數據就越精細。

    此時此刻的“運一號”已經飛離大氣層,機體整流罩是是用於保護飛機在大氣層裏飛行時,整流、隔熱的。若是火箭衝出大氣層,沒有了空氣也就沒有了空氣摩擦,就不需要整流罩、隔熱了,為了減輕重量會拋掉整流罩。

    但在“運一號”這裏可不行,整流罩與機體是一體的,“運一號”是靠逆轉能量核心供能,動力能源豐富且充沛。

    而且目前已經進入外層空間的“運一號”也沒有太陽帆板展開,沒有機箭分離、器箭分離等環節。

    若是火箭飛行,一般就有助推器分離、一二級分離,多級火箭的級間分離;助推級與火箭分離;有效載荷整流罩與火箭分離,一二級分離、有效載荷(衛星、彈頭)與火箭(導彈)分離;冷發射時尾罩與導彈分離等諸多複雜的程序。

    而這些複雜的程序在“運一號”身上都沒有了,它是整體上太空,然後整體返回地麵,但這並不意味“雲一號”的技術含量低,恰恰相反。

    “準確入軌!”

    在控製中心響徹這個口令的同時,太空中的“運一號”成功按照事先設計好的軌道飛行,即準確入軌。如果飛機進入太空之後,偏離了預先設計的軌道亂飛,地麵的測控站可能沒法和它正常的通信,如果是火箭那就隻能聽由命了,基本意味著發射失敗。

    而如果真的發生了這樣的壞事兒,對於“運一號”來也不是無可往回的局麵,飛機上的飛行員可以緊急操控飛機並且重新計算出新的航道並完成校準後進行複軌。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