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43章:以後的火星麵貌(2/2)

作者:昭靈駟玉字數:6690更新時間:2019-01-29 01:49:48

    而且必須要精準的放在火星的核心與然的引力核心點相覆蓋成為唯一的引力核心,不然在萬有引力之下,火星將會被強大的人造引力吸引,整個行星結構都會圍繞人造引力而重塑,那麽對於將來定居火星的人們來簡直是災難,因為行星結構的向心重塑致使劇烈而頻繁的地震會不斷的發生,極有可能麵臨三一大震,兩一震。

    假如人造引力不消失,將會經過幾十萬年或上百萬年的演化之後,人造引力裝置會逐漸位於整個行星的核心。

    所以,為了避免火星表麵爆發八九級乃至更強烈的大規模地震,人造引力裝置必須要送到火星內核的位置。

    不過即便如此,火星的地質活動仍舊是頻繁的。隨著引力經過人為幹涉後的變化,萬有引力的增大,火星會整體向內坍縮,簡單來火星的半徑將會於現在的97千米,同時也意味著火星的表麵積也會縮。

    不過引力在核心,對整個行星結構的吸引是均勻,地震會頻繁,但能級不會太高,平均能級會在八級左右,部分地區相對穩定,這些地區可以為移民火星的人類提供定居場所,今後也可以打造強大的強抗震建築。

    隨著引力的變化,通過人工幹涉的火星擁有了與地球一樣的強大引力,這個時候火星將會由於引力作用開始進一步向內坍縮,軌道半徑將會變,而行星的平均密度變大,火星本身產生的萬有引力也會變大。

    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的描述應用,想要讓火星本身的萬有引力達到地球表麵的重力加速度,它的半徑要從現在的97千米坍縮到半徑980千米,而火星的表麵積也將縮到隻有1億115萬平方千米,這個數值大約是南極洲大陸、亞歐大陸和美洲大陸的麵積之和。

    而火星表麵積要求超過半數都要被海洋所覆蓋,那意味著陸地麵積也會相應的減少,屆時,火星的陸地麵積就隻有地球一個亞歐大陸那麽大,或許可以稍稍大一些。

    隨著引力的變化,火星的磁場也會重新誕生。

    正是因為引力的變化,通過人工幹涉的火星擁有了與地球一樣的強大引力,行星的引力作用向內坍縮,所以才會體積變。而在坍縮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轉變為動能和內能,導致溫度升高。

    由於火星內核的溫度逐漸升高,岩漿形成了,而火星的結構是富含金屬物質的。

    當岩漿的溫度高於上千攝氏度,使融化的金屬裏麵的電子受到很強的熱運動而脫離原子,繼而形成自由電子。

    當岩漿外層的轉動速度大於岩漿內層的轉動速度,就會產生岩漿之間的切向力,受其切向力的影響,使得岩漿內部之間產生相互摩擦。岩漿內外層之間的相互摩擦的相互作用力必然使得岩漿產生更多的電子和正離子,而電子的質量很輕很,所以電子運動的速度就很快。

    如此一來,這些電子隨著火星的自傳速度而運動,太陽核聚變產生變化的磁場必然會在火星的岩漿裏通過,使得岩漿內產生變化的感應電子流動,從而在岩漿裏產生變化的磁場,隨著火星自西向東作圓周運動,電流也會作圓周運動,進而產生兩極。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