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四十四章 第一生產力(2/2)

作者:滿格的信號字數:5060更新時間:2019-11-07 22:06:39

    並且破荒的在科研領域設立了一個名為科學貢獻獎的獎項,以此來獎勵那些在科學研究上上有所突破的人。

    楊浩覺得,隻要齊國的國力強盛下去,這個獎項,在將來絕對能夠成為比擬後世諾貝爾獎項。

    楊浩始終堅持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沒有人才就不惜一切代價培養人才,大筆的經費砸下去,他就不信搞不出點東西來。

    他所會的自然科學知識,在這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內,已經陸陸續續的整理完畢。

    一些普及性的知識,早就納入到齊國初等教育的教材之中。

    至於那些更加精深的知識,隻要成為高級知識分子,就能閱讀楊浩所著作的科學書籍。

    齊國的風氣,已經在他將近二十年的努力下,科學技術早已經深入人心。

    加上對識字率的普及,隨著知識分子的增多,不定那就會有才人物靈光一閃,搞出個大新聞出來。

    就像現在在南方主持修橋的工作的東門那般。

    這樣的人物,楊浩有無比的自信會越來越多。

    大齊極其開放與包容的政策,為民間的思想注入了無限的活力。

    齊人相比於周邊的蠻族,在文化上有著無比的自信。

    蠻夷這個成為無疑是帶有歧視色彩的,但是任何來到大齊的蠻夷,在接觸了齊國先進的文化後,雖然心中不願意承認,但是卻也無法否認同自信的齊人相比,自己卻是是個蠻夷。

    因此身為蠻夷,在齊國生活,就要有身為蠻夷的覺悟,那些不低調惹是生非的人,可能會遭到齊國百姓的毒打。

    而且這種事情,齊國的官府自然是偏袒本國百姓的,隻要不是無故殺人,最多隻是斥責一番,也就不了了之了。

    因此那些在長安城中的蠻夷,都生活的十分低調,盡可能的將自己偽裝成齊人的樣子,不讓自己看上去像是個異類一般。

    洪武十五年四月中旬,長安城外,新一年的春耕開始。

    農忙的時節,往往是齊國最具活力的時刻。

    百姓們都在為更好的生活而勞作,為了體現自己對農事的重視,楊浩每年在這個時候都會舉行一次簡單的祭活動。

    並且帶著文武官員親自下田耕作一壟,祈求今年能夠風調雨順。

    這些年,齊國從各地弄來的農作物已經有多達十餘種。

    齊國傳統的那些農作物自不必多,從那南方弄來的蔬菜種子,已經成為了長安菜農重要的謀生手段。

    蔬菜的生長周期短,在一整個夏,能夠種上好幾茬之多。

    這些蔬菜,足以滿足,二十餘萬人口的長安城日常所需。

    但是蔬菜畢竟隻是蔬菜,有它可以改善生活,沒它並不能影響生存。

    但是優良的農作物卻不同了,這麽多年,楊浩始終沒有尋找到高產耐旱的農作物。

    前往美洲的探險隊,已經離開將近一年之久,他們能否順利抵達美洲,能夠順利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些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楊浩有些患得患失起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