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六十三章:繼任人選(2/3)

作者:槍手1號字數:6992更新時間:2019-01-31 07:57:17

    大明重農,以發展農業為第一要務,對農政策,亙古未有。上溯任何朝代,隻要是輕徭薄賦,便是大大的德政,但在大明,百姓的徭役,竟是一概取消,但凡有戰事,或是大的工程,要征集民夫,大明都是按日付錢,雖然這個錢並不多,但卻是改天換地的一個舉動,而賦稅,對於農民更是減到了最低,丁口稅雖然保留,但隻是聊勝於無,最重要的農業稅,其實是來自土地稅。有地則繳稅,無地則無稅。

    這亦是大明遏止土地兼並的政策之一,土地是按多寡計稅的,個人擁有的土地愈多,稅率便愈高。像最底層的百姓,如果人均人不過十畝的話,那要上繳的賦稅,不過是其地所產的十分之一而已。

    這一政策,讓土地兼並得到了極大的遏止,大地主們因為繳不起高額的這種累進稅率,隻能無奈將他們的土地吐出來,或由國家收購,或由無地之人贖買。國家擁有了更多的土地,便能拿來作為經有功人士授田,或者作為官田來耕種,而在大明,現在買得起地的人可不少,而這些人中,絕大部分,又多是從軍中退役下來的士兵。

    士兵軍餉極高,賞賜豐厚,而士兵的衣食住行,卻又都是由國家包幹,所以這些士兵幾年兵當下來,大都囊中甚豐,退役回家,買上田地,置業安家,是應有之意,而這些人,又被秦風視為自己掌控國家的基本盤,今年第一批退役下來的士卒,便多半是如此的。

    農業是收不了多少錢的。但國家的開支卻很浩大,這便要從其它地方找回來。增加商稅便是必然之策。

    大明重農,卻不輕商。

    農為主幹,商為脈絡,無主幹不活,無經脈不通,大明是主張大力經商的,王厚的女兒王月瑤,便是大明商業署的署長,一手掌控著天下商人的命脈。

    在大明遏製土地兼並,大力倡導工商業的政策之下,大量的地主賣掉了手中多餘的田地之後,這部分資金便流入到了工商業市場,在極大的繁榮的同時,也為國家帶來了豐厚的稅收。現在大明在商業的稅收,較之前越的時候,翻了十倍有餘。

    但這仍然堵不住整個國家財政缺口的窟窿。這便要說到大明另外一個賦稅的來源了,鹽務。大明立國之後,鹽務所得來的稅收,幾乎占了整個國家稅收的四分之一。

    這個比例,便有些恐怖了。也就是說,一旦鹽務之上出了問題,那大明便會搖搖欲墜。而大明鹽務體係,卻是繼承前越而來,大明初定,王厚大刀闊斧的進行吏治改革,但唯有鹽務之上,卻是投鼠忌器,不敢妄動。

    王厚這最後一篇奏折,說得便是鹽務。

    按照王厚的調查估計,鹽務一係上的官員,一年中飽私囊,上下其手貪去的稅銀,多達百萬之巨。但前幾年朝廷一直在打仗,所以明知其中問題,卻是不敢戳破了這個膿包,隻能苦苦忍著。而現在,總算有了幾年消停日子,王厚認為,鹽務問題當是解決的時候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