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九十四章:不動聲色的掠奪(3/3)

作者:槍手1號字數:6878更新時間:2019-01-31 07:57:23

    這件事情,還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楚國為了獲得更多的絲綢,茶葉,瓷器等,必然會加大對這些產區地方加大盤剝,而這些地方,恰恰是楚國最為富庶的地方,過度的盤剝,會使這些地方離心離德,而作為楚國的基本盤,一旦這些地方出現動搖,那麽,楚國統治的根基,也就要開始動搖了。

    而食鹽,則與大明國內的內政有關。皇帝陛下已經準備要整頓鹽務了,而一旦開始,國內的鹽價必然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鹽,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卻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吃的,看著每個人的數量都用得很少,但整個加起來,卻是一個極恐怖的數字。從楚國拿到低價鹽,在適當的時候投放到市場之上,穩定大明的鹽價,將會讓國內鹽務的整頓所波及到的程度更小一些。

    作為商務署的高官,艾前知道,皇帝陛下已經決定要將鹽務一事收歸朝廷,禁絕私人的倒賣,而接手鹽務這個攤子的,將是商務署,接下來,商務署將成為一個全新的部門,專門經管食鹽,將所有的利潤都要收歸到朝廷,當然,地方政府也會從中分到一杯羹。

    而這一次談判的大頭戲,自然就是昌隆銀行可以堂而皇之的進入到楚國開始經營了。這是大明對楚國進行經濟掠過的一個重要開端。之所以不用太平銀行,是因為太平銀行國有的背景太紮眼,而昌隆銀行作為私人股份,就不那麽顯眼了。

    昌隆將借著楚國財政的擔保,公然的每年拿走楚國賦稅的一部分,而這還隻是一個引子,當每年楚國的真金白銀運進昌隆的時候,將會使得昌隆在楚國的地位淩駕於其它任何一個私人錢莊之上,而楚國,是沒有國有錢莊的。這是一種信用,一種可以讓老百姓放心的背書。

    而昌隆在楚國發行的是明國的紙幣。

    也就是說,運進來的是白花花的銀子,黃燦燦的金子,但昌隆拿出來的,卻是一張張花花綠綠的紙。

    讓大明紙幣在楚國正大光明的流通起來,從而不動聲色的讓楚國的財富源源不斷的流向大明,才是這一次生意的真正目的。

    當然,賣武器的確賺錢,而且,大明專門為出口而生產的這些特殊的產品,雖然非常好用,但他的質量,比起自用的,可就差太多了。太平坊們的大匠們很鬼,他們做出來的諸如連弩這樣的武器,有的可以經曆個兩三場戰役,有的可能隻打一仗就要報銷,而有的,用得時間就更長一些,這樣會讓楚國人根本不會注意到其中的質量問題,當他們用慣了明國的這些武器的時候,他們便會要求源源不斷地買進同樣的武器。

    道理就是這樣,一個人吃慣了山珍海味,突然讓他去吃豬食,他自然是吃不下去的。

    1973/12801425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