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17章 華國也要有自己的炸藥獎(3/4)

作者:日出江上字數:15088更新時間:2019-05-27 00:46:34

    到這裏,二長老也神色嚴肅起來,

    “子貢贖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你應該知道吧?”

    聽到二長老起子貢贖人和子路受牛的典故,劉峰悚然一驚。

    雖然他是學理工科的,但對於文科類方向的知識,也多有涉獵,尤其是在開發出了“刷書”的技能後,他甚至經常有事沒事,就刷幾本文藝作品、聖人經典什麽的;不求能顧成為一名藝術家、哲學家,但求修身養性,開闊視野。

    這兩條典故,他也曾“刷”到過,出自著名的《呂氏春秋》。

    故事的大概是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如果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可以到國庫報銷贖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端木賜)在國外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拒絕收下國家賠償金。孔子知道後:“子貢做錯了。從今以後,魯國人將不會從別國贖回奴仆了。向國家領取補償金,不會損傷到你的品行;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而有一次子路救起了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就高興地:“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子貢用自己的錢做了一件好事,本應該被樹為道德典範,但孔子為何反而要批評他呢?

    他的錯誤就在於把原本人人都能達到的道德標準超拔到了大多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這樣使很多人對贖人望而卻步。

    把道德的標準無限拔高,或者把個人的私德當作公德,兩種做法隻會得到一個結果,這就是讓道德尷尬,讓普通民眾聞道德而色變進而遠道德而去!

    而子路受牛的行為,就沒有拔高這種標準。

    劉峰現在的做法,就和當初的子貢贖人是一樣的。

    當初老一輩科學家們無私奉獻,自然值得人們的敬仰和推崇,但時代不同了,當初的那種條件也未嚐不是無奈的結果,不患寡而患不均,國家也一窮二白沒有辦法;

    而現在,有付出求回報,已經是理所應該的事情,他倒是不缺這麽一點獎勵,但別人呢?

    畢竟,不是人人都有他這樣的覺悟,更不是人人都像他這般,分分鍾上萬,他這種做法,傷害的是整個科學階層的積極性,值得敬佩,但不值得推崇。

    “我明白了!”

    明白了這一點後,劉峰也歎了口氣。

    所謂道德,其實應該是一個人人都能夠做到的無損於己而又有利於人的,自己這樣做,倒是顯得自己‘高尚’了,其實本質還是‘自私’,是不道德的。

    隻不過,明白歸明白,但讓他接受這樣的分紅,總感覺違背自己的初衷,心裏更過意不去。

    想了想,決定道:

    “長老,這1%的分紅,我個人真的覺得受之有愧。這樣吧,如果非要給我分紅的話,就以我的名義,將這些分紅成立一個基金會,用作在科學領域上取得傑出成就的科學家的個人獎勵和項目科研基金。國外能夠有個炸藥獎基金會,咱們國內,也能有個劉峰科學獎基金會,不定在未來,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因能夠獲得咱們‘劉峰科學獎’,而不是炸藥獎而感覺到無比榮譽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