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六章 會晤之前(2/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7370更新時間:2019-05-21 08:25:55

    “省得,此事記下了。”

    如果張德不說,李景仁少不得要在長安城跟人爭搶“肉食”。洛陽新貴們現在沒什麽不敢貪的,皇帝天命加身,作為鷹犬爪牙,有什麽好擔心的?

    若非海上漂浮不得不跟三大船隊講道理,他們恨不得把單道真、王萬歲的褲衩都搶幹淨。

    皇帝過滄州時,非正式會晤就已經開始在朝廷上層流轉。李皇帝的心思,基本都傳達到了。天下大州刺史、長史,新貴中的地方巨頭,但凡手頭有人有錢的,如今都知道李皇帝打算新開一個衙門——宣政總製院。

    總製中國之外軍政,講白了就是要把中國之外的利益一把抓,要開始定規矩。

    即便有人不願意,可也心知肚明,規矩還是定的,而且能定規矩的人,李皇帝天然有優勢。

    哪怕明知道東海之上,李皇帝的拳頭不是最大的。

    提前傳達了精神,各家自然都要開始聯絡琢磨,應對接下來的會晤。

    這時候講什麽忠臣奸臣都沒什麽意義,吃到肚子裏的利潤,沒可能不消化就吐出來。

    李皇帝要定規矩,要穩穩當當地把“東海金”“南海金”“靺鞨金”“河中金”的好處拿回中國,然後存到皇銀內帑。可以理解,但是想要一口獨吞,別人連湯都沒得喝,那就沒得談。

    再者,在中國不好搞事,到海外有什麽不好搞的?

    對有錢有人的巨頭而言,海外拉一票野人武裝起來幹你唐軍一點壓力都沒有。

    什麽唐人什麽老鄉什麽家國,在他們眼中就是個屁。

    消化利益才是唯一,才是天條!

    好在大唐帝國有限責任公司能夠做起來也不是靠運氣,李董是個相當理性的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是勇氣。但明知山有幾百隻虎,還偏向虎山行,這是佛陀的高尚情操,學不來。

    李董定規矩的目的,也是為了穩定輸入貴金屬或者說掠奪番邦資源。對番邦的盤剝,隻要他們沒有反抗之力,對李董來說,就沒必要展現自己的“仁德”。

    沒有利潤,打起來又費錢,這時候就需要打一頓之後再宣揚“仁德”。類似扶桑諸國一盤散沙,又有大量貴金屬等著去撿,還能搜刮大量勞力去修奇觀的地方,簡直是爽到沒朋友。

    這時候要啥“仁德”?必須“威加海內”啊。

    隻是好死不死的,一群賤人提前跑去這些地方以他的名義“威加海內”,吃頭湯的不是他李世民,但李世民捏著鼻子認賬也不是一回兩回。

    再者,世界很大,他李皇帝“天命加身”,管你發現什麽“金”,都得讓他吃一份。東一點西一點,哪怕每個地方占比都不多,可加起來總量就是極為恐怖。

    於是哪怕成立“宣政總製院”,適當地把海外利益讓渡一點出去,看似吃虧,算總賬的話,“天命加身”就是這麽無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