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五章 “滅國”(2/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034更新時間:2019-05-21 08:27:19

    “使君放心,各分段已經安排妥帖,‘河南’有些分段,已經開始動工。”

    “嗯,很好。”

    薛大鼎很滿意,“域外”動工,都是挑揀這種氣候惡劣的時候,可以大量消耗蠻夷青壯。其“減員”的效率,比戰爭還要恐怖。

    但這種數字,隻會反應在賬麵上,人的實際感受,卻是大相徑庭的。

    尤其是,唐朝政府會供應足夠的糧食,明麵上“征發民夫”是不假,而且青壯服役也確實拿到了糧食,不但拿到糧食,還能養活不少人。這對於朝鮮道、遼東諸地的底層而言,是非常驚人的“飛躍”。

    要知道,高句麗時期,或者說百濟新羅比較活躍的時期,底層幾近奴隸,是真·水深火熱之中。

    哪怕每天都有工友重病去世,但整體而言,對唐朝官府,土著底層還是“感恩戴德”。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那個見識去知曉唐朝在這個政策上的“狡詐歹毒”。

    “‘冬比忽城’這個百濟故城,須早早改了。老夫記得,早就下派了公文前去實地勘察,怎麽到如今還不見合用的名稱?”

    “文書上已經用了,隻是還沒有遞到府內。”

    “噢?看來下麵的人辦事還是勤力。”

    之所以薛大鼎這麽說,那是因為實地勘察很費時間,暫定的名稱就是立馬就用的,但正式遞交,還需要人員返回才行。現在暫定的名稱已經用了,但人還沒有回來,說明辦事的人還在忙。

    這也不是中國富庶之地,在外瞎浪的風險極高,搞不好就是要小命玩完,為了劃水這麽拚,是不存在的事情。

    “私底下都叫‘冬比忽城’甚麽名字?”

    “開城。”

    幕僚言罷,又道,“文書上用的是‘開嶽’。”

    “想來是有大山在此?”

    “山水皆有,大概是在山裏行走的太多,便用了‘開嶽’。”

    “就叫‘開嶽縣’吧,叫開城,還是有些小氣了些。”

    定下了名字,幕僚們頓時忙著起草奏疏,命名這個事情,“約定成俗”之後,還是要拿到官方指定認證。

    薛大鼎要是大剌剌的無所謂,被人參一本,也是無話可說。

    平壤城內休息了幾天,薛大鼎正準備巡視一下平壤城周圍郊縣的情況,卻見南方來了“捷報”。

    “甚麽?!張利居然如此了得,‘萇山國’請求內附!”

    “那也是兩萬人的大國,居然就這麽降了?”

    “不但降了,還把國內的新羅人,男子殺的殺囚的囚,盡數送到了張利跟前。這可是‘滅國’大功啊。”

    “就是‘萇山國’不上台麵了一些,否則,當真是大功。”

    朝鮮道黜置大使臨時衙署內,各種消息滿天飛,人們議論起來,有羨慕的,有驚訝的,有佩服的……

    畢竟,張利才帶著幾個人南下?結果就滅了一個兩萬人的“大國”,這效率,實在是高的有點離譜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