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四章 公道(2/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152更新時間:2019-05-21 08:32:21

    “要看朝廷怎麽說。”

    “可劍南也要一些罐頭,這怕是有些艱難。”

    “醃製品還能搞一點過去,罐頭實在是不成了,隻能照舊。”

    奢侈品利潤還是相當不錯的,尤其是劍南特產也很豐富,名貴木材、各種寶石、翡翠、獸皮、象牙……自從茶馬道打通之後,有了唐朝的技術,六詔既有避開唐朝的意思,也有向南推進的想法。

    小規模的衝突在所難免,六詔跟驃國在茶馬道南部打了幾場,於是六詔跟劍南的人口貿易,從近親戰俘,逐漸轉變為驃國戰俘。

    隨之而形成的,就是跟隨茶馬道開始走動的六詔傭兵以及馬隊。

    能夠說漢話的諸爨頭人子弟,在這片地區越來越有影響力,當然胃口也越來越大,原本奢侈品的配額,已經不能夠足滿足貞觀二十四年的諸爨統治階層。

    對於茶馬道,冉氏和長孫氏的興趣更大,而且為了開拓茶馬道,暴露出來的冉氏還說服了長孫氏,讓朝廷牽頭,推動了茶馬道的開辟以及移民。

    這個移民並非是從內地移民到這片密林山區,而是打通麗水蕃地和茶馬道的聯係,畢竟,相較漢人移民到這裏,蕃人更願意從環境惡劣的高原地區,轉移到不那麽惡劣的高山地區。

    貞觀朝的高原氣候不錯,普遍大麥畝產也能有六七十斤,廣種薄收之下,養活幾百萬人口不成問題。

    如果當初象雄和吐蕃爭霸,其中之一能夠完完全全地成為高原霸主,那也的的確確有了王霸基業。

    可惜,整個蕃地現在是群龍無首,矮子裏麵拔高個,也不過是出了一個李皇帝腦殘粉的象雄國主。

    在這樣的條件下,弱小部族即便誕生了雄主,也沒有能力去統籌農業,加上宗教力量的瘋狂抬頭,中低層的日子越發不好過。

    唐朝的地區影響力也就更加的強烈,當唐朝在蕃地的官僚拿了介紹費之後,自然就幫忙吹法螺,給蕃地諸部中下層指了一條“明路”。

    陸續擴散到麗水以西,驃國北境的蕃人總數已經超過三萬,分數大大小小邦國部落百幾十個。這原本是分散的力量,不過因為開拓茶馬道的緣故,朝廷有意給茶馬道這些蕃人一個“義從”編製,吃皇糧是不成了,吃政策倒是有希望。

    於是南下的這些蕃人,就組成了“茶馬義從”,他們並不以蕃人自居,而是以“茶馬道健勇”為身份。而因為蕃人的出現,投效龍日天的某些諸爨子弟,不管出於什麽心思,也陸續加入了其中。

    “茶馬義從”的構成,於是就相當的複雜,有外來戶,也有本地人,還有屁也不懂的土人,而為了平衡,又不得不請漢人過來主持“公道”。

    “兵器……茶馬道也是稀缺,使君,此事我們可要接洽?”

    “扔給兵部,兵器的事情,不摻合。”

    倒不是說怕,武漢就是飛鳧箭最大的生產基地,海外銷量極高,尤其是在扶桑,飛鳧箭的消耗極大,但武漢一次性出口太多,短期內也消耗不完。隻是武器銷售涉及到的人太多,兵部自己分配好蛋糕,武漢也省得惹一身騷。

    問話的下屬得到了回複,點點頭,繼續埋頭吃麵,一邊吃,一邊翻著材料。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