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七章 江湖名聲(2/3)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9442更新時間:2019-05-21 08:33:01

    同樣是多山,為什麽大別山區的匪患為持續一兩千年?因為大別山區窮苦固然是窮苦的,但那時跟北麵中原和江對岸的兩個大湖平原相比,跟別的地方比,大別山區的糧食產出並不算低,加上山區餘脈地區,往往都有河口衝積平原,糧食產量普遍畝產三石左右。

    所以哪怕上溯千幾百年,這裏人口都不算少,秦末、漢末能成為兵源地之一,正是因為蓄納的總人口數量相當可觀。

    於是當太平時節,匪患被壓製的情況下,當江淮地區出現了一個勞力需求缺口,這些原本應該種完地就上工做一票無本買賣的老少爺們兒,也願意出賣自己的勞力。

    無本買賣固然爽,可一旦遭遇張滄這種比悍匪還悍的過路英豪,那買賣隻能去陰間做啦。

    “這些個羅山縣的,居然是和鍾山縣的一起。鍾山縣到這裏很快嗎?”

    申州修路這個事情,張沔是知道的,但他也吃不準鍾山縣是不是修路去了羅山縣,這事兒原本就是魏徵在管,武漢那裏並沒有追蹤各地的基建情況。

    “北上申州的官道卻有修通,隻是鍾山縣離申州治所還有一段路,會不會往東修……不好說。”

    修路絕非工程問題,還涉及到官場資源再分配。

    為什麽杜如晦為“總統”之後,行中書省這個單位會很快落實?因為上頭有政治需要,下頭有經濟需求。

    一州一縣的管理不足以支撐現在的經濟發展,打破現有格局,是當時有前瞻性頂級官僚的共識。

    但想要貫徹這種共識,靠同僚之間的溝通那就是個屁,沒有統一的且共同服帖的權力機構來大包大攬,有識之士能先自己咬個遍體鱗傷。

    典型就是江漢觀察使府,沒有張德之前,漢陽人巴不得江對岸的江夏老鄉全部死光光;而江夏人則詛咒漢陽土鱉全部食物中毒,中毒後還不能馬上死,得旁邊站著見死不救懷揣解藥的一代名醫……

    而張德來了之後,帶著資金和官帽子,帶著開元通寶還有朝服,於是漢陽和江夏的老世族還有鄉賢們紛紛手牽手,表示共飲一方長江水,大家相親相愛不分彼此,是一家人啊一家人。

    現在豫州的情況差不多,隻是範圍小一些,規模也要小一些,然後還捎帶著把淮水之南的鄉黨都勾了過來。

    張家兄弟在新息縣一待就是二十幾天,新息縣用煥然一新來形容,還真不為過。

    因為在新息縣城外,等於生造了一個縣出來,規模固然不大,但幾千號人,算作一個縣,假假的也夠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