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三章 不止於此(2/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9994更新時間:2019-05-21 08:35:58

    “地是好地,就是丁口稀少。”

    “一個農莊,不是可以養活一兩萬人嗎?”

    “那也得先有農莊,還得開辟農田。遷徙蕃地數十萬丁口,能夠分到西天竺的總數,終究是有限的。”

    經營的大目標,還是把北天竺吃下來。

    這是個高層精英的長遠計劃,準備兩代人,三十年左右,不間斷遷民。至於說會耗死多少“天竺奴”,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

    講白了,核心問題還是人口不足,而且長期來看,這是個百年難題。

    這個難題之下,張大素能夠搞來兩萬黑閹奴,絕對是大賺特賺。偏偏問題出現了極大的偏差,搞得現在不尷不尬的。

    有心放手吧,轉口貿易利潤真心高,還能直接在波斯灣南岸抽稅。雖然名義上來說,其實是“朝貢”,不過也不是朝貢給張大素,而是張大素代為轉貢給唐朝。

    不過這個地區的軍閥和部落酋長,都是當作繳稅。整個波斯灣南岸的角落裏,聚集了大量的實物稅,比如牛羊駱駝之類的大牲口。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黑奴、白奴,甚至價錢更高的下埃及“公主”也有。不過一般“公主”都是運送到對岸,然後轉賣到木鹿。

    整個地區,敢日公主的大佬,也就隻有長孫衝。

    之前還有個程處弼,現在是長孫大表哥獨孤求敗……別人不敢日公主是怕殺頭。大表哥表示日公主是政治事業,是正義的,是高尚的,是無可挑剔的!

    “若論基業,內外結合總歸是好的。東海盯著的人太多,這‘天竺地’,是個好去處。”

    “就是夏日炎炎,怕是受不得。”

    “再有疫病不類中國,體虛之輩,容易受挫。”

    “都是屁話,真要是開辟出來,一條鐵路即可。”

    張大象挺著個大肚腩,手指點了點,“漢安線老夫看過,武漢前往安陸都能修鐵路,這信度河沿岸,老夫就不信修不得!”

    “上遊不得通航,那就從中遊修路,修到勃律山口之南,貫通北天竺即可。”

    “哪有那般簡單,信度河上遊全是山穀,修個屁。”

    “老夫說的是恁般遠的地界麽?再往下一段,總有地勢平坦的,能省一段便是一段。剩下的,水裏泡著,怕個甚麽。”

    漕運、軌道、海運、駝隊多種運輸方式相結合,這是這幾年做長距離貿易巨頭的共識。

    典型就是“滄州幫”,以薛大鼎、王孝通為首的“官學一體”,就是通過計算,來敲定了一係列的運輸經驗。

    目前環渤海的成熟物流體係,就是薛大鼎和王孝通兩個利益集團的成果。

    背後靠山,主力是李皇帝,輔助則是張德。

    這一係列操作,催生了“遼陽”這個特殊城市之餘,也直接摧毀了遼陽地區大量舊有草原部落的社會生態。

    表現形式麽……奚王被琅琊公主斬殺,舉族被貶為奴隸不說,還連帶著契丹十部的崩解。

    長期“抽丁”這個政策得到貫徹,就來源於這個時期摸索出來的經驗。

    隻是到了“天竺地”,抽丁毫無意義,因為“天竺地”的人口遠比河北要多得多。

    這種時候,心情是矛盾的,怎麽消耗掉多出來的人口,也是一個難題。講白了,也不能說是消耗,而是降低“天竺地”雜七雜八種族的比例。

    西天竺長城這個大工程,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

    而現在,權貴們的胃口,顯然不止於此。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