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9章 組建公社(3/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6350更新時間:2019-06-30 02:59:43

    本來執委會給公社招人定下的期限是十,但到鄰五的時候,就已經報滿了原定的名額。於是公社的組建時間得以大幅度的提前,在完成了資料登記之後,相關部門就開始組織這些本地百姓進駐他們將在未來生活的地方。

    因為鹽場地處勝利港之外,軍警部暫時無法在鹽場設立有效的防禦力量,所以執委會對鹽場公社的人員甄別頗為細致,唯恐其中混入了身份不明的人。以榆林漁村村民為主體的鹽場公社,最終招收了四十二戶共一百三十七人,其中男子九十七人,女子四十人。而於大山因為一貫表現良好,被任命為了鹽場公社管委會的特別助理,直接享受三級勞工待遇。他兒子於寶的編製也在鹽場公社,不過因為要在穿越眾的初級學校學習,於寶平時都將住在田獨河上遊的二號基地。

    鹽場公社管委會由軍警部負責維持治安、工業部負責生產技術傳授和生產計劃安排、內務部下屬的民政管理處負責行政管理,三個部門各自出人手,共同組成管委會。管委會直接向執委會負責,待以後條件成熟再劃歸到民政部門管理。

    1627年五月三日,鹽場公社的第一批社員分別搭乘兩艘船從勝利港來到了廢鹽場所在的那塊穀地。幾前已經有安排勞工在這裏的海水提灌口修建了棧橋式碼頭,靠岸之後,社員們將船上搭載的各種建材、勞動工具和他們自己所攜帶的壇壇罐罐等生活用品慢慢卸到岸上。今後的幾內他們將首先把自己的住所搭建起來,然後就要按照穿越眾的要求,翻修整個鹽場,這可是個工作量不的任務。

    工業部計劃一邊生產,一邊改造,將這個原本使用石槽曬鹽的鹽場,逐步改造為大麵積的水泥鹽池,將原來的人力提灌裝置改造為風力、畜力為能源,後期等機械加工設備投產之後,還準備上更為高效的蒸汽動力。雖然工業部給執委會定的目標是第一年產鹽一千噸,但工業部的眼光可並不會停留在這麽低的標準上。後世海南鹽場的平均產鹽能力可達每畝年產量六十噸以上,就算現有條件有限,產量在此數據上減半,這塊麵積超過一千五百畝的鹽場在工業部看來也有望達到年產四千噸的水平。

    這個產鹽量在目前這個時代來算是比較驚饒,畢竟在穿越眾來到這裏之前,整個海南島的食鹽年產量都沒達到三百噸。但在穿越眾看來,這個產量還遠遠不夠未來化工工業的需求,以後還需要在三亞東邊的海棠灣、黎安,西邊的鶯歌海,以及北邊的洋浦興建多個大型鹽場。等穿越眾控製的鹽場鹽產量至少以萬噸計了,才能保證化工工業不會因為原材料的缺乏而停下發展的腳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