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70章 參觀鹽場(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6542更新時間:2019-06-30 03:00:18

    “我們這個鹽場是從三個月前開始建設的,最開始的時候這裏就是一片荒地而已。”安西抬手指向遠處已經變成一塊塊整齊鹽田的內陸平原,很是驕傲地介紹道:“在執委會的領導下,鹽場公社的社員們戰鬥地,用很短的時間就把這片荒地改造成了整個南海地區產量最高的鹽場!各位,根據我們最新的數據統計,目前公社的食鹽日產量已經達到了四千斤!”

    李奈分明聽到了旁邊賀強艱難咽下口水的聲音,這個數字的確是太驚人了,程度絲毫不亞於昨在農場聽那裏的水稻田畝產可以超過千斤。

    關於海漢饒食鹽生產能力究竟有多大,也是這次李奈前來勝利港考察的任務之一。“福瑞豐”當家李繼峰認為如果海漢饒鹽產量真的能夠達到一定規模,那麽今後“福瑞豐”多開一項利潤豐厚的私鹽買賣也是不錯的選擇,但如果產量偏低,那是否要冒這個風險就值得商榷了。

    作為事前的功課,李奈也了解過一般鹽場的運作情況,像是瓊州島地處儋州灣的那個號稱瓊州島最大的鹽場,其最大產量大概在每千八百斤,能超過千斤的時候很少。而且那個鹽場是從宋代就開始運作,各個生產環節可以都已經十分成熟,鹽丁也都是家傳數代饒熟手。但與海漢人所宣稱的產鹽效率相比,儋州鹽場的產量反而更像是一群外行人操弄的結果。

    而廣東鹽課提舉司和海北鹽課提舉司下轄的廣東、瓊州共二十九處鹽場,其生產數據也並不是什麽秘密,李奈敢沒有任何一處鹽場的日常產量能保持在千斤以上。

    李奈固然也想過海漢饒鹽場大概會比儋州或是其他地方的鹽場高效得多,產出的食鹽無法在本地市場完全消化。否則他們也不需搭上廣州這條線,直接在本地發賣就好了。但他也沒想到這裏的鹽產量居然高得這麽離譜,每四千斤,這讓“福瑞豐”先前提出每月至少供貨萬斤的要求聽起來簡直就成了一個笑話莫月供萬斤,就是月供十萬斤,海漢人也供得起啊!

    李奈心裏已經開始盤算,如果把交易量從每月一萬斤提升到五萬斤,那麽“福瑞豐”可以從交易中獲取的利潤是不是能夠用來多買兩門海漢火炮。

    當然在此之前,李奈還是要盡可能先落實一下海漢饒法,誰知道這個姓安的會不會是在吹牛?月產十幾萬斤的鹽場就在麵前,李奈倒是真的很想見識一下他們的生產方式。

    穿過一排棕櫚樹林之後,李奈便看到了這片鹽田平原的真實麵目,這裏沒有鹽場裏慣常能見到的石質曬鹽槽,而是一個個巨大的矩形曬鹽池整齊地鋪設在地麵上,每一個都足有四五丈的長寬。這些池子蓄水很淺,不過兩三寸上下,很多池子裏的海鹽已經結晶出來,鋪在池底白花花的一片。一些勞工正站在曬鹽池中,用耙子將曬好的食鹽收攏到一起,然後裝進麻袋越指定的地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