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43章 紡織產業規劃(1/4)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10704更新時間:2019-06-30 03:00:40

    困擾執委會的可不僅僅是帆布的貨源,事實上各種紡織產品都是穿越集團所需的物資。(百度搜索更新最快最穩定)醫療部門使用的紗布、民眾製衣需要的棉布、包裹火藥包所用的綢布,以及眼下最為急需卻一直沒找到合適貨源的帆布,這些紡織品加到一起,所需的量其實已經相當大,但瓊州島上卻沒有一個能夠穩定地向穿越集團供貨的商家。

    這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瓊州島本地出產的紡織品數量很少,像崖州吉貝布這樣以木棉為原料的織物,因為其產量太低,一直都是供不應求的地方特產。而穿越集團對布料的使用量又極大,僅僅靠著本地出產已經完全無法滿足需要。

    對於這種狀況,也並不是沒人對農業部表示過疑問我們幹嘛不自己種棉花?有知**更是指出,當初在穿越前農業部籌備的物資中就有優良棉種,既然自身發展需要大量的紡織物,又準備了棉種,那為什麽遲遲沒有開墾棉田的計劃出台。

    對於這些疑問,農業部負責人袁若修老爺子親自出麵作了解釋。棉花是喜熱作物,海南的日照時間和平均溫度是可以種植棉花,但棉花的開花期和收獲期都忌水,而海南所在的地方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雨水偏多,空氣濕度大,從這個角度來講並不適宜棉花的種植。最要命的是棉花的收獲季節幾乎是跟海南的雨季重合,光是這一條就幾乎把種棉花的路子給堵死了。農業部之所以在穿越前準備了棉種,可並不是為了在海南島上種棉花等日後穿越集團占據了適宜棉花種植的地區,再把這好東西拿出來發揮作用。

    袁老爺子的專業就是研究經濟作物,既然老專家都了海南島不適合種棉花,那大家就隻能把眼光放到島外了。看樣子穿越集團所需的各種紡織品,現階段也都隻能依賴於從外麵進口。不過這個時候袁老爺子又給了灰心喪氣的執委們一個的驚喜:海南島雖然不適合種棉花,但根據後世的農業開發經驗表明,海南島的部分地區的環境適合用來種桑養蠶。

    對於袁老爺子的這種法,有人也表示出了質疑穿越之前怎麽沒聽過海南出絲綢什麽的?

    袁若修解釋,海南的四季溫差,每年養蠶時間比內陸長了幾乎一倍,很適合用來搞大規模蠶桑產業。實際上海南開始大規模的種桑養蠶是從21世紀初期才開始的,到穿越之前還沒滿十年,雖然已經驗證了可行性,但因為在海南農村推廣的規模還不算很大,所以還沒有太大的名氣。不過根據穿越前國家製定的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20年的時候海南全省的桑園種植麵積將會達到60萬畝,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口也將超過百萬,會成為全國蠶桑絲綢產業鏈最完整的產地之一。既然國家對海南蠶桑產業有這麽大的規劃,那就明在這裏種桑養蠶是可行的。

    這下就完全把執委會的興趣勾起來了,生絲在這個時代完全就是軟黃金,西方國家的商人每年都是拿著真金白銀遠渡重洋來中國排著隊求購。根據非專業曆史學家寧崎所提供的資料,福建海商許心素在同時期賣給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生絲,價格高達每擔140兩銀子以上。而袁若修所提供的後世生產數據表明,2006年海南瓊中一地的種桑麵積達三萬餘畝,年產鮮繭三萬擔,折算成生絲大約在四千擔上下,照現在的生絲外貿價格可是一筆巨款了!如果織成絲綢出售,那價格至少還能再翻上一番,要是操作得好,這門生意能賺回來的錢不會比軍火貿易少。

    袁若修進一步指出,開發蠶桑產業的好處並不僅僅隻是出產絲綢,同時也可以帶動果桑、茶桑、菜桑、竹編、紡織、進出口貿易等等一係列產業的發展,對促進地區的經濟開發將會有非常積極的影響。甚至日後隻需絲綢這一樣產品能上得了規模,就足以把整個東亞地區的貿易中心部分轉移到海南島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