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61章 采取軍事手段的可行性(2/4)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10624更新時間:2019-06-30 03:00:46

    越之雲也代表海運部肯定了這一點,但他同時也指出,這樣做需要提前至少一周定出行動時間,以便讓海運部有充足的時間來調整船隻班次。而且如果真需要出動穿越集團自己的民兵部隊跨海作戰,那麽這個運輸任務的複雜性還會成倍增加,畢竟至少要多出兩處裝載兵員和物資的港口。另外這支運輸船隊也並不是把兵力投送過去就算完事,至少還得留下幾條船在當地沿海區作為海上保護和機動運力才行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擔當起前出襲擾對手海岸的作戰任務。

    “沒什麽如果,我們的人肯定得出動,北越這支新軍靠不住。”聽完越之雲的發言之後,錢敦接過了話頭。在與會者當中,他大概是最了解北越新軍實際戰力的人了。

    錢敦接著道:“我們在塗山半島訓練的這支北越軍隊,軍紀來還是勉強能及格的,但最大的問題是他們的實彈射擊訓練太少,很難到了戰場上會有什麽樣的表現。而且他們缺乏長矛兵的配合,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隱患,一旦戰局不利,火槍兵方陣在後撤時缺乏有效的掩護,就很容易出現潰敗。”

    “我們的民兵也沒有長矛兵配合啊……”與會者不知道是誰咕噥了一句。

    “我們的民兵部隊目前都已經換裝了二七式燧發槍,不管是射程、射速、精準度,都大大優於出口型的火繩槍,就連刺刀也比出口型長了近一倍,因此我們的民兵部隊所使用的戰陣並不是北越新軍那種配合長矛兵的古斯塔夫方陣,而是縱深更淺,戰鬥麵更寬的線形陣粒對我們的部隊來,長矛兵並非必需品。”錢敦立刻就這個問題進行了科普:“簡單的,我們現在用的就是排隊槍斃戰術。”

    曆史上的排隊槍斃戰術正是在燧發槍得到廣泛應用之後出現的,而在16世紀後半葉,燧發槍開始進入到西方國家的軍隊當中成為標準配置。不過在這個時代的東亞戰場上,海漢民兵個大概是唯一成建製使用燧發槍的部隊,並且由於比西方同行早了半個世紀“發明”出了刺刀這一近戰武器,海漢民兵也是這個時空中在火槍部隊中取消長矛兵編製的第一支軍隊同一時間在歐洲三十年戰場上,古斯塔夫的火槍部隊中仍然保留了超過三分之一的長矛兵作為近戰護衛。

    在這個時間的東亞戰場上,不可能出現同樣采用排隊槍斃戰術的對手,因此軍警部的軍官們也不用擔心戰鬥要殘酷到雙方踏著整齊的步伐行進至50米距離之內才開槍互射事實上采用了獨家製造的粉末火藥之後,二七式燧發槍的有效射程足以讓這個距離拉長到220到250米之間,隻要火力密度夠大,就完全可以彌補射擊精度上的不足。

    而南越的火器部隊顯然還不具備使用排隊槍斃戰術的資格,火繩長矛混編方陣對上存在技術代差的線形陣列,其結果肯定不用多,後者將會取得壓倒性的勝利,而軍警部的信心也正是來源於此。他們堅信自己手下這批民兵在經過數月的艱苦訓練之後,要對付一群科技落後戰術同樣落後的南亞猴子兵肯定是沒問題的。

    錢敦進一步指出,目前的交戰地點是一些接近海岸的狹窄關口,這種地方雖然燧發槍部隊無法充分展開陣形,但反過來也就能保持更大的火力密度,提高殺傷效率。加上火炮的支援,想要守住關口的難度並不大。而如果戰局不利,也可以就近從海上撤退,不至於輕易被對手給斷了後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