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03章 王湯姆的憂慮(1/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624更新時間:2019-06-30 03:01:59

    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裏,海漢在文教方麵所施行的各種舉措深得儋州文化界好感,而這種良好的形象也借著文人們的嘴和筆墨傳揚出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到當地的民間和官場。⊙,盡管海漢饒貿易傾銷做法在儋州曾經造成了部分行業大麵積的失業,但這些民眾絕大多數在海漢人手底下重新找到了就業機會,並沒有給當地的官府帶來什麽麻煩。甚至有一些人認為,市麵上的鹽、煤等生活必需品比起過去更加質優價廉,這正是海漢人所帶來的實際好處。

    當然相比於普通民眾所能得到的好處,海漢私底下給儋州各級官員送去的各種“禮物”也是相當可觀,每年光是這方麵的費用就足以養兩個連的民團兵了。而這些付出所換來的回報,就是海漢人在儋州的暢行無阻,以及事無巨細的情報收集成果。就連每個月送到儋州州府裏的朝廷邸報,也都會在最短時間內謄抄出一份送回三亞。

    何夕和王湯姆所搭襯船隊在海灣南側的白馬井村靠岸。這地方之所以得名白馬井,據傳是唐朝某位將軍路過這裏的時候,其坐騎白馬在這裏刨沙刨出來一眼泉水,於是當地人就著這泉水修了一口井,遂命名為“白馬井”。

    碼頭上早有海漢駐儋州辦事處的熱著,見兩人從船上下來,便主動迎了過來。駐儋辦的負責人名叫張新,二十八歲的單身男,廣東人氏,穿越前的職業據是在某文藝演出團體工作。不過到了這邊因為本職工作暫時派不上什麽用場,就轉行做了行政,在儋州辦事處這邊當負責人也已經快兩年時間了。

    不過張新跟今來這兩位並不是太熟,他調來儋州的時候,何夕早就去了駐廣辦,而王湯姆大忙人一個,更是沒有什麽碰麵的機會。雖然穿越初期大家在勝利港住一起的時候打過很多次照麵,但在工作上的正式打交道,這還是第一次接觸。

    “張主任久等了!”王湯姆看到張新便主動開口先打起了招呼。雖然人不太熟,但張新的外形讓他頗有親切釜—黝黑的膚色,瘦削的身材,簡直就是水手海員的標配。

    張新當然並不是什麽水手,他的膚色隻是生來就黑,再加上長期在南方生活的陽光照射,來了儋州之後更是變本加厲——這地方每年日照時間在2500時左右,張新是想白也白不下去。

    三人寒暄幾句之後,張新便安排他們乘坐準備好的馬車前往儋州。這地方距離儋州城所在地還有將近二十裏路,如果步行就著實太遠了一些。在車上行進期間,張新也順便簡單介紹了一下儋州城的情況。

    儋州城始建於唐代,但直到明代之前都隻是單純地作為軍事要塞存在,洪武六年才修築了現今存在的這座真正意義上的城池,目前也是整個儋州的政治、軍事、商貿及文化的中心。

    儋州城城池周長達500丈,城牆高二丈五尺,厚近兩丈,城頭上築有稚堞800多個,東西南北四麵分別開有德化門、鎮海門、柔遠門、武定門四道城門,上有城樓,下有門垣、樓鋪、塹壕、吊橋等城防設施。城牆四周挖有深達八尺的護城壕溝。在明隆慶年間,儋州城還在城牆四角加築了角樓,進一步加強了城防強度。如果單以城防設施而論,儋州城在這方麵是明顯要強於崖城。

    另外儋州的駐軍編製有兩個千戶所,不過因為衛所兵製固有的弊端。實際兵力遠遠達不到應有的兩千餘人,老弱病殘全加進去也才不到一千五百人。按張新根據各種渠道得來的信息估算,真正有戰鬥力的部分大概隻有千人上下,而且武器裝備水平基本跟當初的崖城一致,雖有不少火器但基本都是威力較且年久失修的老家夥,實際戰鬥力相當有限。

    “我上次來儋州,是從瓊州府城走陸路過來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儋州城外還有一條江?”聽完了張新的介紹之後,何夕也慢慢將這些資料與自己印象中的儋州核對到一起,並向張新求證自己印象有些模糊的部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