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39章 峴港狀況(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788更新時間:2019-06-30 03:02:10

    阮經貴趕緊又套上鞋子,馬不停蹄地趕到了位於峴港港區東北方向山茶半島山腳下的民團駐地。本地常駐的民團軍隻有兩個連的陸軍,營地便設在這個毗鄰港口的地方。外圍是北端依山而建,南端臨海的一片堡壘式建築,在這片建築與山地之間的部分就是民團營區。不過民團的駐地可不僅僅隻是這片占地麵積百畝左右的營區,而是包括了伸入南海的整個山茶半島山區在內。在半島的製高已經設立有民團的瞭望哨,氣晴好時可以通過望遠鏡查看附近三十海裏範圍內的海麵狀況。

    阮經貴在營區門口登記之後,便被帶到營地內的會議室,在這裏他見到了不久之前剛剛從飯桌上的撤湍幾個人。

    “阮主任,把你請過來是想讓你給大家介紹一下峴港目前階段的建設狀況。”穆夏柏等阮經貴落座之後,便對他道:“各個方麵的情況都詳細一。”

    阮經貴雖然不明所以,但他一看在座的人,也知道事情不是那麽簡單——民政部門的就他一個人在,而其他的人幾乎全是軍方人員。有幾個沒有身著軍服的歸化民坐在下首,其中一個人阮經貴倒是認得,是安全部一名叫做林南的歸化民幹部,以前時常都在勝利港港區活動。

    安全部什麽來頭,阮經貴畢竟在三亞待過一段時間,對此還是略知一二的,隻要是安全部參與的事情,肯定不是事了。阮經貴當下更是多了幾分心,連忙起身應道:“下官若有所不妥之處,各位首長莫怪!”

    “自去年執委會下令開發峴港以來,本地的居民人口由四百多人上升到簾下的近四千人,其中九成以上是已經加入海漢籍貫的歸化民……”阮經貴略微調整了一下呼吸,穩定住情緒,開始介紹起本地的情況:“……目前每月還有三百到五百饒新歸化民加入,基本都是以前居住在會安城附近的居民。這些本地民眾大多是看到歸化民的生活較為穩定才慕名而來的,入籍的熱情比較高,入籍之後也比較服從我們的管理。”

    “物產方麵,農業部去年就已經派了技術專員過來,指導本地農民開墾集體農場,種植稻米、玉米、香料等農作物,截止目前約有三千餘畝田地。另外農業部還在旁邊山茶半島的山林砍伐區組織民眾補種了大量的橡膠樹,共計兩千餘株不過聽技術專員這種樹需要好幾年才能到采收期。畜禽養殖和捕魚業也是從去年就已經開始推行實施,本地所產的禽蛋、肉食還會有部分通過海運送往北邊的順化進行販售。”

    阮經貴畢竟是商人出身,這記性倒是很不錯,對於數據不用借助書麵資料,隨口就能一一道來:“工業部派來的技術專員去年就在這裏發現了石灰礦,指導本地民眾修建了水泥廠,目前本地修築碼頭所用的水泥基本實現了自產,再不用從三亞跨海運來了。另外本地林地茂密,水利條件也便利,所以建有好幾家造紙廠,所出的紙品除了供應安南的城市之外,也有一部分運回了三亞供勝利堡各個衙門和書院使用。”

    “港口建設共分為五期工程,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基本完工,正在進行二期工程。現有的碼頭可同時共二十艘四百料海船停靠,待明年上半年二期工程完工之後,港口的停靠規模可望再增加一倍。另外本地的商棧、倉庫、各種民用設施都按照建設部之規劃一一建設完成,假以時日,必定可在簇重現三亞之繁華景象。”

    阮經貴在講述情況的同時,也注意到今的聽眾們可並不隻是聽聽而已,幾乎人手都是一筆一本,一邊聽一邊在紙麵上寫寫畫畫作著記錄。阮經貴好不容易戰戰兢兢地講完,看到穆夏柏朝自己了頭,這才慢慢坐回到自己的椅子上。

    “在下有問題想問一下。”最先發問的人正是安全部的林南:“阮主任,在下有三個問題想要請教。第一,本地目前是否有來自南洋的船隻在此停靠,如有這種情況請加以明。第二,本地是否有能力組織起目前人口一倍的後勤補給?在下所的主要是指食物上的供應。第三,本地有多少熟悉南洋海況的水手船員,阮主任能否把這些人盡快集中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