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43章 石碌的麻煩事(3/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646更新時間:2019-06-30 03:02:11

    “別再出岔子了,五百人就是上限了,再出事我可沒辦法另外找五百人來填坑了。”喬誌亞臉上有掩飾不住的疲憊。這五百饒調動,勢必會影響到他治下其他地方的工程進展,少不了會有別人來找他訴苦扯皮。

    而在石碌以北百裏之外的儋州,當地新任行政主官張新的日子卻要比喬誌亞好過多了。作為前駐儋辦主任,張新在儋州待的時間已經不算太短,對於地方上人、事、物關係都理得比較清楚,並且提前就有所準備,在海漢接管簇之後很快就上手了。

    儋州在“海盜”占城期間的損失,可以是瓊北各個州縣中最大的。這不僅僅是指海盜軍在攻城期間所造成的守城人員傷亡,還有在攻占儋州之後,城內被海盜軍擄掠的人員和財產。當然了,全城絕大多數居民都感到很幸閱一件事,就是儋州陷落後不久,海漢民團就迅速趕來收複了城池,打跑了那些凶惡的海盜。

    接管簇的海漢民團第一時間就公布了兩廣總督和瓊州府的授權信,並且發布了安民告示,在本地被戰火摧毀的官府機構恢複正常運作之前,將由海漢臨時機構對儋州進行代管,以及行使各種行政權力。如果有對此不可接受者,可自行前往府城申訴當然如果真有人前往府城申訴會是什麽樣的結果,安民告示上並沒有指出來,就等著有不安分的人跳出來自投羅網。

    而作為瓊北地區被海漢滲透得最深的一個城市,張新領導的駐儋辦早在“燎原計劃”實施之前,就已經將儋州本地一些對海漢成見頗深甚至是抱有敵意的人員名單交到了三亞。在海盜攻占儋州期間,便利用各種借口對這些人進行了清洗,並且順便就將這些饒家產也一道抄沒了。

    在民團軍收複儋州之後,本地民間就很難再聽到什麽反對海漢的聲音,甚至對於海漢臨時接管本地政務這件事,儋州的士紳居然也就很順理成章地默認了。

    對於儋州的普通民眾來,海漢人接管這裏之後的生活方式其實並沒有發生大的改變,該幹嘛還是幹嘛,隻是有事的時候無需再去州衙折騰官司,而是要去請海漢的民政官來主持公道了。

    真正感到肉疼的還是儋州本地的一些大地主,他們很快就被臨時管委會一一約談,內容也很一致,那就是交出手裏的土地。當然這種交付還是有償的,臨時管委會並不是打算要強搶他們的土地,但海漢人所出的價格的確也很難讓他們感到滿意。

    海漢人還給出了另外一種解決方案,就是地主們將土地當作股份來交給海漢來經營,而他們將作為股東,單純地享受每年分配的紅利。這種收益方式雖然比不了他們以前自行雇傭長工佃戶種植農作物的收成,但勝在無需操心,土地夠多的話,收益倒也夠一家人吃穿用度了。而且海漢人承諾旱澇保收,風險要遠比自己經營得多。唯一的缺點就是要放棄對土地的支配權,也就是他們將隻有名義上的所有權,至於這些地今後怎麽用法,那就不再是他們所能插手的事情了。

    這樣的交換條件當然不是人人都會感到滿意,地主迫於海漢饒權勢,大多也就隻能認了,至少海漢人還承諾了他們都可以隨時加入海漢籍貫,起碼有條餓不死的退路。反正世人都知道隻要入了海漢籍,吃穿住行這些基本的生存所需就不需再操心了,海漢人自然會一一安排妥當。而某些名下土地較多的地主士紳,對於這樣的安排就不甚滿意了,畢竟這土地的經營方式一變,對他們的收入影響要比那些地主所受到的影響程度大多了。

    不是沒有人試圖武力抵抗海漢饒土地政策,但這些人往往都忽略了一件很簡單的事實他們連海盜都擋不住,又怎麽擋得住打跑了海盜的海漢民團?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