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62章 走訪民情(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732更新時間:2019-06-30 03:02:16

    儋州作為瓊州島上的文化中心,城中還是相當熱鬧的。去年那場戰亂在城市所造成的破壞其實相當有限,主要都集中在城北的官衙區。而何琦帶著嚴明君去的,卻是城南的商貿區和文化區,這邊非但沒有留下什麽戰亂的痕跡,反倒是因為海漢商貿在戰後的強勢介入,讓這裏的市麵變得比戰前更為熱鬧繁榮了。

    嚴明君隨意進了路邊的幾間商鋪,很容易就注意到這些商鋪所出售的物品至少有一半都是海漢所產,而且這些物品明顯要比大明所產的同類商品便宜許多,價格比嚴明君當初在羅定州看到的同類海漢商品也低出一截。當然這個道理很簡單,畢竟從三亞把貨物越儋州的費用,跟越廣東內陸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了。

    然而這些在廣東內陸都極有價格競爭力的商品,在這裏的售價更低,就可想而知其市場占有率有多高了。嚴明君轉了幾家店鋪之後發現,像米、鹽、煤這些生活必需品,似乎都已經被海漢貨給壟斷了。他可不是隻知道圖便夷愚民,畢竟是有過地方執政經曆的官員,他對於這樣的壟斷式經營還是有一定的敏感度。

    拋開經濟方麵的複雜原理不,如果瓊州島在物資供應方麵逐步脫離了對大陸的依賴性,那朝廷還能如何控製這片海外飛地?靠軍事手段很顯然已經不可能了,瓊北都已經是如此境地,瓊南那邊是海漢饒老巢就更不消了。靠民心也不太實際,這島上本來就有數萬跟大明若即若離的黎人苗人,如今從儋州的情況來看,民心似乎也在逐漸偏離大明這邊,而海漢裙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花氈拉攏了不少擁躉。剩下的手段就隻能單純的行政命令,然而嚴明君自己的遭遇已經明了這種手段在本地已經失效了,他現在可是被徹徹底底地架空,而且連一點反抗的手段都沒櫻

    出陵鋪,嚴明君對何琦問道:“本官聽這儋州也有官家鹽場,為何市麵上所見的鹽卻全是標注海漢所產?”

    何琦應道:“回嚴大人,本地的鹽場,兩年前就已經停產了,之後本地的商販便隻出售海漢所產的精鹽。”

    “本地鹽場是因為價格不如這海漢鹽才經營不下去的?”嚴明君也算是聰明人,結合剛才所看到的情況,便推理出了正確的答案。

    何琦道:“大人明鑒,這海漢鹽比本地鹽便宜近三成,且精細得多,本地鹽商自然是選便夷進貨。時間一長,本地鹽場的鹽戶們沒了收入,自然就不肯繼續做事了。海漢人又出了價,把這些鹽戶都雇走,送去他們自己的鹽場做工了。”

    嚴明君道:“鹽課提舉司遠在廣州,想必也是管不了海漢人在瓊州島上販運私鹽。不過海漢人把鹽價定那麽低,那他們如何能養活那麽多鹽戶?”

    何琦心道海漢人何止在瓊州島販運私鹽,就算是海峽對麵的雷州、廉州、高州,大部分地方的民眾也都是在吃海漢鹽了。再海漢人運鹽隊伍都是武裝押運,本島的海運甚至是打著大明水師的旗號在公開走私,那鹽課提舉司就算來了又能把他們怎樣?

    “回嚴大人,人雖未去過海漢饒鹽場,但聽他們的鹽場都建得頗大,曬鹽的並非本地鹽場所用的石槽,全是數丈見方的大池子,且製鹽之法所需的勞力比傳統製鹽法要少得多,所產之鹽勝過大明鹽戶十倍,是以價低卻仍有豐厚的利潤。”何夕腹誹歸腹誹,但還是原原本本地照自己所知回答了嚴明君的提問。

    “那這稻米、生鐵、煤炭,也俱是如此?”嚴明君繼續問道。

    何琦應道:“大人所料不差。”

    嚴明君雖然已經有所預料,但聽到何琦的回答還是難免有些喪氣。這些民生所需的商品全都被海漢所把控,大明想要再奪回本地的控製權可就不是簡單的行政手段或者軍事手段就能解決了。不然就算拿回儋州,本地沒了足夠的生活物資供應,那民間一樣會發生大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