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67章 張千智(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756更新時間:2019-06-30 03:02:18

    當然了,關於這次將他下放地方的真實目的,除了張千智本人之外,何夕並沒有特地跟儋州這邊的安全部所屬人員通氣,免得下麵這些人自以為是地把張千智當菩薩給供起來。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如果汪百鎖知道他的這層背景,多半也不會把他派出去執行這種任務。

    張千智在何夕身邊跟了好幾年,各種手段也在何夕的言傳身教之下學了不少,要如何打入忠明書院,他其實在接到任務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初步的打算,途中又慢慢對構想進行了完善。等他慢慢悠悠地走到城東五裏的忠明書院,心中已經有了比較成型的計劃。

    要起來這忠明書院所座落的地方還是不錯的,就緊鄰著儋州通往府城的官道,旁邊有一道河,流水潺潺,綠樹蔥蔥,頗有一點詩情畫意。書院占地約有百畝,分為東西兩院,東院為教學場所,西院為師生住宿的地方。書院後麵靠南還有兩百多畝田地,種了不少時蔬瓜果,日常也能作為夥食供給書院。

    張千智出了城東門之後,一路上便遇到了偽裝成各種身份的安全部同僚。不過他初來儋州不久,這些人跟他互相都不太熟,但以他的專業眼光,還是能看出這些偽裝者不經意間露出的一些馬腳。

    張千智一直走到書院大門外,都沒有聽到應有的朗朗讀書聲。張千智注意到書院大門前的石板路縫隙中已經長出了不少雜草,這明至少最近一段時間來往這裏的車馬人流都比較稀疏了。很顯然這個書院正如安全部所了解到的情況那樣,正在因為各種原因走下坡路。

    張千智上前拍響大門,片刻之後,有人來開了門:“這位公子有何貴幹?”

    “在下是來此求學的。”張千智笑眯眯地道。

    事實上從去年瓊北遭遇匪災之前,忠明書院的入學情況已經達到了曆史最低點,不但入學的人越來越少,已經在讀的學生也有相當數量的人選擇了退學轉去儋州的其他書院就讀。道理也很簡單,其他書院在海漢的扶持之下,能向學生提供經濟方麵的有效保障,確保這些讀書人不用過多考慮客觀條件,就能入學、趕考、就業,而這卻是忠明書院所不能做到的。

    一來二去,忠明書院的學生就從數百人滑落到了目前的兩位數,而原本在書院授課的夫子,也從兩位數滑落到個位數稍稍心思活絡一點的夫子,都奔著更高的酬勞跳槽去別家書院,甚至是直接轉去海漢人手下做事了。

    學生跑路、教師跑路,這樣所導致的惡果就是忠明書院的實力越發不濟,而收入大為減少之後,書院也不得不裁退一些雜工以節約日常開支,以至於門外道路上長出的一蓬蓬雜草,都沒有人去及時處理。

    對忠明書院來,有新人主動上門求學,已經是好幾個月來的頭一遭了。那門房愣了愣之後,立刻喜笑顏開地趕緊將門打開來,笑著應道:“公子裏麵請!”

    得到這個消息之後的黃子星也顯然十分興奮,不過他好歹是書院負責人,倒也還是有行事分寸,沒有自己跑出來,而是讓人立刻將張千智帶去他的書房。

    張千智到了書房之後,黃子星立刻讓他入座,然後讓人上茶,儼然是對待友饒姿態。張千智看他所表現出的這種態度,對於忠明書院所處的窘迫狀況又有了更深的認識。

    黃子星主動問道:“還沒請教公子尊姓大名,仙鄉何處?”

    張千智應道:“生張千智,福建泉州人士,黃山長有禮了!”

    “福建?泉州?那邊距瓊州不下千裏,張公子何以會到此求學?”黃子星好奇地問道。

    “這來話長,生就長話短了,啟年間福建沿海匪亂不止,海盜倭寇頻頻襲擾地方,生一家當時為了躲避匪災,便從家鄉逃難到了廣東。後來幾經輾轉之下,到了雷州府定居。但雷州當地文教不盛,生聽聞儋州這邊書院頗多,去年便欲來此求學,但又遇上了瓊州鬧匪災,所以直到今年匪災平定,開放了通航之後,生才趕來儋州求學。”這套辭是張千智在途中編好的,其中也並非全是謊言,真假大約各占一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