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78章 投資環境(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570更新時間:2019-06-30 03:02:51

    來自大明等地的商人除了資金上的投入之外,往往還會派出大量的勞動力進駐到這些地方,一方麵加快開發進度,另一方麵也可以學習一些海漢饒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當然這些人在本地住了幾年之後,是不是還願意搬回到他們來時的地方,那可就不一定了。

    等到一段時間之後這些地方開始有了產出,那麽參與前期投資建設的商家就能得到相應的優先銷售權,可以將這些緊俏的商品運往大明、安南等國內陸地區進行銷售,獲取高額回報。而這些渠道就無需海漢再花費精力去一一架設,投資商們自然會設法去完善這個與他們利益密切相關的環節。

    海漢人手裏有先進的技術,有歸屬明確的地皮,有穩定的外部環境和可靠的商業口碑,不管是尋求高額回報還是圖長期穩定收益的投資商,幾乎都可以在海漢控製下的地區內找到合適的經營項目。去儋州這批參觀團的客商們雖然也聽了刺客行刺知州大饒事情,但他們去當地看過之後,自然知道當地做主的早就不是大明官府了,而是海漢執委會下屬的儋州管委會。

    商人們可不會太在意什麽國家大義之類的東西,何況海漢此時也並沒有公開地豎旗造反。而且海漢饒口碑早就通過這幾年的商貿活動流傳在外,從未在交易或是合作經營中有過什麽劣跡,要論可靠程度,反而是勝過官府不少。因此盡管儋州最近局勢好像不是很太平,但依然沒有影響到客商們的投資熱情。

    從三亞過來的這批客商也是一樣,雖然經過了將近三的海上行程,但這些人完全沒有旅途勞累的跡象,下船之後便嚷嚷著要去參觀商務部之前所聲稱的“瓊州島最長的貨運軌道”。

    顧凱不得不出來打了圓場:“各位,大家一路舟車勞頓,今就在昌化縣這邊暫時休整,明我們會組織大家和先期抵達的另一支參觀團一起,乘坐火車前往位於昌化縣城以東四十裏的石碌礦區進行參觀。昌化管委會的喬主任已經為各位準備好了豐盛的接風宴,請大家遵從工作人員的指示,依次搭乘馬車前往縣城。”

    當晚喬誌亞在昌化縣城中設宴款待參觀團,本地的知縣、把總等地方官也都出麵陪同。商人們見海漢已經將這裏的狀況經營得如此之好,自然對這裏的投資前景又是放心了不少。

    第二早上,參觀團在縣城用過早餐之後,便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之下,陸續來到了縣城外的火車站候著。兩批參觀團合並之後,除去跟班隨從厝等,也還有四十餘人,因此喬誌亞提前便安排了專門用於裝載貴客的客運車廂過來。

    這些商人中還有不少是第一次乘坐這種傳中會噴出白煙的“海漢火車”,都是感到新奇不已,忍不住這摸摸那瞅瞅。而現在的客運車廂已經不再似勝利港到田獨剛通車那會兒的狀況,有了像樣的車車窗,而且車窗還是巴掌大的平板玻璃鑲嵌而成,讓商人們大呼奢侈——光是這一節車廂所安裝的玻璃窗,在大明境內至少能賣出個一兩千兩銀子了。車廂的座椅都是固定在地板上,硬木所製,外層是牛皮包棕櫚墊子,坐起來也算比較舒適。車廂裏還放了幾桶用硝石製成的冰塊,以降低車內溫度。

    當然了,與參觀團同一個火車頭牽引的另外幾節車皮就遠沒有這麽好的條件了,乘客隻能坐在車廂裏連靠背都沒有的長條凳子上一路晃蕩著去石碌,頭上也隻有竹席遍的車堪堪能夠擋風遮雨,那些家仆隨從之類就隻能在這種車皮上暫時將就一下了。這幾節車皮除了裝載運往礦區的勞動工具、生活物資之外,還有數百名要去石碌上工的礦工。不過這些礦工可是有別於在礦坑裏刨石頭的苦力,基本都是各個采掘的工頭和負責礦山技術的技工,才能有條件乘坐火車往返於昌化與石碌之間。真正那些下苦力的礦工,基本都是長住在石碌當地,很難有機會走出礦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