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45章 移民政策(1/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694更新時間:2019-06-30 03:03:11

    這程路當然並不是什麽剛來一個月的新移民,而是隸屬於民政部下移民事務司的歸化民員工。出身山東不假,但他卻是在登萊之亂爆發前一年就到了海南島。原因自然也不是因為戰亂,而是在家鄉犯下了傷人案子,被流放到崖州服苦役。頭一年九月石碌發生暴亂的時候,程路便是在礦上做事,而且已經在苦役營裏當上了工頭。出事的時候他很明智地選擇了留下,而不是跟著那些烏合之眾逃進山裏,這個決定讓他在暴亂平息後獲得了重生的機會。

    程路頭腦機靈,能會道,加之是北方人出身,所以在獲得歸化籍之後,就被民政部招攬並分配到移民營裏,負責對北方來的移民進行宣傳方麵的工作。澎湖移民基地投入運營之前,移民事務司就將他從三亞調了過來,以“新移民”的身份在這裏出任了一個管事職務。

    程路在海漢治下待得最久的地方就是苦役營和移民營,因此對於這些初來乍到的新移民會有怎樣的心態,他還是比較了解的。要讓這些新人盡快安心下來,為海漢所用,最有效的辦法就莫過於讓其對海漢的實力能有一個粗略的認識,建立起對海漢這個“新東家”的信心。

    “海漢的首長們有一句話時常掛在嘴邊,叫做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你們想想,光是這白沙島上的營地,就收羅了近萬從北方來的百姓,每要消耗千斤糧食,若是自家沒有產出,又能撐得了幾日?”程路不急不慢地向新人們明道:“這臨近的澎湖島上,便有已經開始耕作的萬畝良田,今年雖然已經過了種稻穀的時節,但卻種了不少別的糧食。那瓊州島方圓五百裏,你們想想要多少人才夠把耕地都開墾出來?到時候又能養活多少人?”

    “那這海漢的老爺們就是靠著種地發的家?這一圈地便是萬畝,作派倒是與我大明的皇親國戚相仿。”有人不僅咋舌道。

    明朝中葉開始,皇室就開始直接圈地直接經營莊田,收入的糧食和財產,由專門的管莊太監掌管,納入宮廷支配的物資和款項鄭《明史·食貨誌》中記載,“憲宗繼位,以沒入曹吉祥地位公眾莊田,皇莊之名由此始”。北直隸的順、保定、河間等府都有大量的田地被納入皇莊名下,到正德年間的時候,皇莊占地已經超過三百萬畝,大量的民間田地被皇家圈走,所造成的冤情不勝枚舉。

    程路專門接受過相關的宣傳培訓,自然不會認同這樣的觀點,搖搖頭駁道:“海漢的農場跟大明的皇莊可不一樣,那皇莊所得的收益,普通百姓可有機會享受到分毫?而這海漢農莊的產出,卻是全都用在海漢治下的百姓身上。”

    看看眾人皆是不信的表情,程路指了指桌上的瓷碗道:“各位弟兄從山東一路過來,海漢負擔了食宿、運費,可曾向你們收過半點錢?日後你們的衣食住行,也皆由海漢承擔,這錢從哪裏來?不就是通過務農做工而來?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便是如此了。”

    有人又道:“那我等可否自行開墾耕地,向海漢納糧?”

    程路解答道:“海漢治下之地,皆歸海漢執委會所有,私人也可自行開墾,但並不會得到田地的歸屬權,而且若想自行種地,那就得不到供吃供住的待遇了。以弟兄們的境況,最好還是先老老實實服從分配,待過一兩年穩定下來,再作別的打算不遲。等你們拿到了海漢入籍許可,那時才是真正的開始。”

    “入了海漢籍,那就不是大明國的人了?”

    “大明連糊口的糧食都給不了你了,還留著何用?從你們上船那一日開始,便是吃的海漢糧了!”程路提醒道:“你們願意做餓死的大明人,還是願意好好活下去?”

    這不消細問,大家的答案自然是一致的。不少人心中想著,此時先為了生計委屈求全一下,等日後有了轉機,再找機會回大明不遲。程路自然能猜著這些饒想法,因為他當初入籍的時候也是如此,不過多待上一段時間之後,自然能比較出兩種社會製度的優劣差異。特別是在慢慢認識海漢的真正實力之後,願意放棄海漢籍恢複大明子民身份的人,還真是少之又少。等這些人在海漢治下多待幾個月,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自然也會做出與自己相同的選擇,不定還會為了早日入籍而拚命掙表現。至於極少數冥頑不靈的人,石碌礦場這類地方就是其最好的去處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