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72章 官方喉舌(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494更新時間:2019-06-30 03:03:19

    但李奈從中卻注意到兩個隱藏在文章中的信息,一是從北方遷入的移民規模估計不,如果隻是打鬧地招募幾十個兵,這種消息的份量肯定還不夠登上官方媒體的頭版頭條;二是當地駐軍就地訓練新兵,而非送回勝利港的民團軍訓基地培訓,這明當地的駐軍權限極大,亦或是有比較大的兵力缺口需要盡快填補,李奈個人認為可能是後一種情況——海漢人要在台灣殖民,自然需要分出一部分兵力駐守新殖民點,如果能夠就近調動人馬,顯然要比從三亞千裏迢迢調兵過去更為便捷省事。

    在這篇新聞稿下麵,還有一篇篇幅不長的評論員文章,署名是“山奇石”,李奈知道這是寧崎在官媒上的筆名,當下便接著看了下去。文章中主要是講述海漢移民政策對於拯救大明戰爭難民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為海漢執委會的仁慈舉動歡呼的同時,也對大明目前內外戰事不斷的狀況表示粒憂。

    李奈注意到結尾處筆者提到“大明目前所遇之困境,並非隻是外敵內患同時作亂之果,實乃現行政體之然弊病,無藥可解。海漢援助雖可緩其一時之痛,卻無法治其病根。北方之亂,尚無法展望其終結之日。下樂土,隻在海漢治下之地。”

    這段文章的評述簡直可以用“大逆不道”來形容了,不過以海漢今時今日在南方的影響力,就算再加十倍的大逆不道,官府也隻會當作沒有看到。海漢人把海南島已經經營成了國中之國,難道福廣兩地的大官們真的看不到嗎?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對此視若無睹,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憑大明這塊招牌已經無法撼動海漢,冒然招惹海漢反倒會給自己惹一身騷。而且如今的福廣兩省官場上,有幾個穿官服的敢發誓自己與海漢一點利益瓜葛都沒有?得罪海漢人就等於是跟自己過不去,跟銀子過不去,跟周圍的同僚過不去,誰會願意去出這種頭?

    也隻有海漢人敢於這麽明目張膽地宣揚這種反大明的論調,換個地方換個角色,早就被治罪打入大牢了。李奈對垂是已經習以為常,畢竟寧崎可是過“大明比海漢差了三百多年”這種話的人,在過去出版的《海漢參考》上也不止一次發表過類似論調的文章,要讓他寫出誇獎大明的文章,估計比登還難上幾分。

    李奈繼續翻看其他版麵的內容,倒是沒有什麽其他的大新聞,占據版麵最多的是最新一期海漢基層幹部培訓班順利結業的消息。這篇新聞通稿中不僅列出了參加進修班的學員名單和所屬單位,而且還有眾多海漢機構、協作單位和合作夥伴的賀詞,報紙上的祝賀名單比學員名單要長了好幾倍,這景象也是歎為觀止。當然了,李奈很快就在下麵的名單中找到了自家商行的名字,而且是在合作夥伴名單中排名第一,第二是“瓊聯發”,第三則是福建商會,足見“福瑞豐”的地位之特殊。

    不過李奈更在意的東西倒不是這個名單的排序問題,而是這件事所折射出來的海漢社會變化。外麵的人或許並不是很清楚“海漢基層幹部”是個什麽編製,但李奈卻知道這其中的門道。海漢正是靠著自己培養的官僚隊伍,逐步架空了治下地區的大明地方官府,而這些海漢基層幹部,也一點一點地取代了原本由官府負責的田產、保甲、稅賦、治安、衛生等方麵的職能,重新組成了海漢式的社會架構。

    李奈其實也不清海漢人操弄的這套官僚體係比起大明到底有哪些優勢,但很顯然海漢官方機構運作效率要高得多,類似鋪路修橋、興修水利、開荒屯墾這類的事務,海漢人往往隻用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大明地方官府需要一兩年才能做完的工作。海漢所培訓出來的這些基層幹部,論文化肯定比不了讀書人出身的大明官員,但實際操作和處理事務的能力卻要強出不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